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痛情况等病情观察;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的体位护理;急性发作期禁食胃肠减压、恢复期逐步调整饮食的饮食护理;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管道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护理,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护理环节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通过持续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需更频繁观察体温变化;老年人对疼痛和病情变化反应相对迟钝,要格外留意生命体征细微改变。
2.腹痛情况观察: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等。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多呈持续性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若腹痛加剧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病情恶化。不同性别患者在疼痛感知和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依据腹痛的客观表现来判断病情。对于有既往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复发时腹痛特点可能与初次发作有所不同,需仔细甄别。
二、体位护理
1.舒适体位选择: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屈膝侧卧位,可缓解疼痛。因为屈膝侧卧位能减轻腹肌紧张,从而减轻腹痛。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协助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保持合适的体位,确保呼吸通畅和舒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三、饮食护理
1.禁食与胃肠减压:在急性发作期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负担。通过胃肠减压可吸出胃内容物,防止呕吐,降低腹内压。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要保证营养供给,可通过静脉途径补充。儿童患者禁食期间要注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禁食时间较长时,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及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恢复期饮食:病情缓解后,逐渐给予低脂、低糖、适量蛋白的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过渡到正常饮食。如先给予米汤、藕粉等,逐步增加食物种类。不同年龄患者在饮食过渡过程中需注意食物的质地和量,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更要循序渐进。
四、管道护理
1.胃管护理:若患者放置胃管,要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胃管固定的牢固性,避免患儿自行拔除;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固定胃管时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确保胃管位置正确。
2.腹腔引流管护理:如有腹腔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堵塞、扭曲和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引流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儿童患者腹腔引流管护理要更加精细,防止引流管移位;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要注意引流管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因腹痛剧烈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要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不同年龄患者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抚;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更易产生焦虑情绪,要多与他们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六、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感染预防:保持病房清洁,定期消毒,协助患者翻身、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要注意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感染风险较高,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2.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如口渴、乏力、尿量减少等,遵医嘱及时补充水电解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儿童患者补液要严格控制速度,防止发生心衰等并发症;老年患者补液时要注意心肾功能,避免补液过多过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