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后贫血该怎么办
胃癌治疗后贫血有肿瘤本身致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等常见原因,通过血常规Hb评估严重程度,不同程度影响不同,针对性治疗包括补充造血原料、治疗化疗相关骨髓抑制,还需饮食调整,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胃癌治疗后贫血的常见原因
胃癌治疗后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肿瘤本身导致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等。例如,肿瘤侵犯血管可能引起慢性出血,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其中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
二、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Hb)水平来评估贫血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轻度贫血Hb为110-140g/L(女性)或120-150g/L(男性);中度贫血Hb为90-109g/L;重度贫血Hb为60-89g/L;极重度贫血Hb<60g/L。不同年龄人群正常Hb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正常Hb范围也不同,如6个月-6岁儿童Hb<110g/L为贫血,6-14岁儿童Hb<120g/L为贫血。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胃癌)的患者,贫血程度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重度及以上贫血可能会明显影响患者的体力、免疫力等,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影响胃癌治疗的耐受性等。
三、针对性治疗措施
补充造血原料
铁剂补充:如果是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铁剂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但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对铁剂的耐受性和需求不同,儿童使用铁剂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剂型和剂量。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贫血情况选择口服或静脉铁剂补充。
叶酸和维生素B补充:若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贫血,需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叶酸参与DNA的合成,维生素B也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有重要作用。对于胃癌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可能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的吸收,及时补充可促进红细胞的正常生成。
治疗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如果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导致的贫血,可根据骨髓抑制的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轻度骨髓抑制,可密切观察血常规变化,加强营养支持;对于中重度骨髓抑制,可能需要使用促造血因子等药物来刺激骨髓造血,但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对于老年患者,使用促造血因子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的影响。
四、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较高,适当摄入可以为身体补充铁元素,有助于纠正缺铁性贫血。但不同年龄人群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同,儿童在食用红肉等食物时要注意烹饪方式,确保易于消化。
补充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的食物: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对于胃癌治疗后的患者,保证这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和纠正因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贫血。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胃癌治疗后贫血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贫血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例如,老年患者使用铁剂可能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如便秘等,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较差,需要更精心地调整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儿童患者:儿童胃癌治疗后贫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要特别注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在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在饮食调整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咀嚼、消化能力,调整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式,确保儿童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纠正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