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损伤有多种症状表现,消化道相关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全身症状有乏力、黄疸、发热;肝脏相关体征有肝脏肿大、肝区叩痛。消化道症状因肝脏功能影响消化过程等引发;全身症状与机体代谢、胆红素处理、免疫反应等有关;肝脏体征则是肝脏炎症、水肿等导致。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相关症状
1.恶心呕吐:急性肝损伤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及代谢等出现紊乱,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到消化酶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泄,进而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过程,使得胃肠道产生不适反应。例如,一些因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较早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2.食欲减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急性肝损伤会使肝脏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合成等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食欲,表现为食欲明显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都会出现这一症状,但具体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或进食量明显降低,而成年女性可能更易受情绪等因素影响食欲减退程度有所波动。
3.腹痛:部分急性肝损伤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这是因为肝脏发生炎症、肿胀等病变时,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同时肝脏包膜受到牵拉等因素也可引发腹痛。不同病史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同,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可能腹痛症状出现相对较急且程度可能更明显,而既往健康突然发生急性肝损伤的患者腹痛可能相对较突然但具体表现也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
(二)全身症状
1.乏力:急性肝损伤时,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同时毒素不能及时被肝脏代谢清除,在体内蓄积,会使患者感到极度乏力,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乏力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成年女性可能在日常家务劳动中更容易感到力不从心,男性可能在工作中耐力明显下降等。
2.黄疸:是急性肝损伤较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当肝脏细胞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发生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出现急性肝损伤时黄疸可能出现较早且需要密切监测,因为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较弱;成年女性黄疸出现时可能更关注自身外观变化,男性黄疸时可能因工作等因素对就医及时性有一定影响,但都需要及时评估黄疸程度及病因。黄疸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黄疸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重度黄疸则全身皮肤黄染明显,甚至伴有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等情况。
3.发热:部分急性肝损伤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不同年龄患者发热特点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成年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发热可能与平时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发热原因与急性肝损伤的关系。
(三)肝脏相关体征
1.肝脏肿大: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急性肝损伤患者肝脏可能肿大,质地可有不同改变,如质地偏软或偏韧等。这是由于肝脏细胞炎症、水肿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儿童肝脏相对较大,急性肝损伤时肝脏肿大可能更易被触及,但需注意与正常生理情况区分;成年男性肝脏位置相对靠下,肿大时可能更易在体表触及,女性肝脏位置相对偏高,肿大时触及情况需更仔细判断。
2.肝区叩痛:当按压或叩击患者右上腹肝区时,可出现疼痛,这是因为肝脏炎症、肿胀等导致肝包膜受到刺激,叩击时引起疼痛。不同个体对叩痛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体质较敏感的患者可能肝区叩痛较明显,而部分耐受程度高的患者可能表现不典型,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急性肝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