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如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经补体系统或巨噬细胞吞噬致血小板破坏,且儿童脾脏作用重要;血小板生成减少,因抗血小板抗体影响巨核细胞功能致其成熟障碍,及细胞因子调节失衡;遗传因素有基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环境因素中感染是重要触发,还有化学物质、疫苗接种等可能相关。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抗体产生:机体免疫系统存在异常,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例如,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等)可能作为外来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病毒的抗原表位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具有相似性,从而引起交叉免疫反应,使得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血小板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血小板破坏: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血小板破坏。一方面,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补体激活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可直接导致血小板溶解破坏;另一方面,巨噬细胞表面具有Fc受体,能够与结合有抗体的血小板结合,通过吞噬作用将血小板清除。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丰富的部位,如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儿童时期脾脏功能相对活跃,所以脾脏在儿童ITP血小板破坏中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血小板生成减少

巨核细胞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不仅会破坏血小板,还可能影响巨核细胞的功能。巨核细胞是生成血小板的前体细胞,抗血小板抗体可与巨核细胞结合,干扰巨核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及成熟过程,导致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减少。研究发现,在儿童ITP患者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可能正常甚至增多,但成熟障碍,表现为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而未成熟的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细胞因子调节失衡:机体的细胞因子网络在血小板生成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儿童ITP患者中,可能存在细胞因子调节失衡的情况。例如,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关键细胞因子,ITP患者体内TPO的水平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TPO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巨核细胞的功能,进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其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的失衡也可能参与了血小板生成减少的过程。

三、遗传因素的影响

基因易感性:遗传因素在儿童ITP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ITP的易感性相关。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某些位点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对自身免疫反应的易感性,使得机体更容易发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免疫攻击。不同种族和人群中,与IT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这也解释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儿童ITP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可能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

家族聚集性:部分儿童ITP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ITP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ITP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这种遗传并不是简单的孟德尔遗传方式,而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遗传模式,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四、环境因素的触发作用

感染因素:前面提到的病毒感染是重要的环境触发因素。如前面所述,病毒感染后可通过分子模拟等机制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儿童ITP的发生。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感染也可能与儿童ITP有关,虽然相对病毒感染的证据稍少,但一些细菌感染后也有引发ITP的报道。感染发生后,机体的免疫状态被激活,免疫调节失衡,从而诱发针对血小板的自身免疫损伤。

其他环境因素:某些化学物质、疫苗接种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儿童ITP的发病相关。虽然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提示,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或接种特定疫苗后,个别人群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进而诱发ITP。例如,有报道称接种某些病毒疫苗后,少数儿童出现ITP的病例,推测可能是疫苗作为外来抗原触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和生成异常。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本病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以内或是6个月以上可将本病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型在发病年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回事
魏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引起。 1、免疫因素 ITP患者的NK细胞数目正常但活性降低,同时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导致B细胞分泌抗血小板抗体。抗血小板抗体(主要是PAIgG)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 2、遗传因素 ITP在单卵双胞胎和某些家族中有发现,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主要是皮肤出血、黏膜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 1、皮肤出血:患者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导致皮肤出血,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点、瘀斑或紫癜等。 2、黏膜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如果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的现象。 3、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小板减少。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减少。自身抗体结合血小板后,可被脾脏等器官清除,从而造成血小板数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多久能痊愈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约50%的患有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在6周内血小板计数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为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在发病前的1至3周,患儿会有病毒感染病史,例如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在风疹、麻疹、水痘病症后或者疫苗接种后出现。一般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还不十分明确,一般情况下和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紊乱性疾病等有关。 1、感染因素:当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如EB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可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此类抗体会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血小板受到损伤,使血小板被巨噬细胞清除,造成血小板减少,引
血小板减少病因怎么来的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能包括多种因素。 其中,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可能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情况。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此外,血小板破坏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获得性
尿常规红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尿常规红细胞偏高通常是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 1、尿路感染 由于细菌、真菌等侵入尿路引起感染,尿路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黏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尿液一同排出,尿常规检查时会发现红细胞计数偏高。 2、泌尿系统结石 若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移动过程中会划伤周围的黏膜,导致血液
男性脾脏大是什么原因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首先,男性脾脏大可能是患者的脾脏上有囊肿或者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患有某些肝脏疾病导致患者受到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从而出现脾脏肿大的现象。还有可能是由于血液系统疾病造成,比如急慢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脾脏出现损伤,所以会造成淤血性脾肿大。如果患者的脾肿大已经影
脾大是怎么引起的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脾大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慢性肝炎导致,因为当患有慢性肝炎时,肝脏受到反复刺激后会出现门静脉高压,从而会导致脾脏肿大。也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比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还有可能是感染造成,比如立克次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除此之外,有可能是脾脏上出现肿瘤或者囊肿所致。建议患者及时
尿常规红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尿常规红细胞偏高通常是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 1、尿路感染 由于细菌、真菌等侵入尿路引起感染,尿路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黏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尿液一同排出,尿常规检查时会发现红细胞计数偏高。 2、泌尿系统结石 若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移动过程中会划伤周围的黏膜,导致血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刘芳 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英文缩写是ITP。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成人各半,男女各半,育龄期女性高于男性。慢性ITP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多表现为反复皮肤粘膜出血,部分患者可由于偶然的血常规检查而发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通常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紫癫,鼻子及牙龈出血,泌尿道及胃肠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
许亚梅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持续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外伤,避免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根据病人年龄、严重程度、预期自然病程进行治疗。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马鸿雁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因为免疫机制紊乱,造成破坏血小板的抗体过多。而破坏过多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目的减少,而引起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出血。根据血小板减少的数目不同,临床出血的轻重可能不同,可以鼻衄、牙龈出血为主。女性可能以月经过多为主,严重会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内脏的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也叫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或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名字由来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没有明确的病因。如果有明确的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叫做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是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一般以出血为主,轻者可以表现为出血点、瘀点、瘀斑,严重时可以表现为口腔血泡、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最为严重的时候可以引起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内脏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也叫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的时候通常是首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好的升高血小板的作用,但是副作用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还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好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起到比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