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做胃镜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有报警症状、计划进行根除治疗前、消化不良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做胃镜检查;无报警症状且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不常规做胃镜检查。有报警症状包括不明原因消瘦、呕血等,计划根除治疗前胃镜可明确胃黏膜病变等,消化不良经治不佳时胃镜可查器质性病变;无报警症状初筛感染时非侵入性检查初步判断,儿童等无报警症状初筛感染时暂不常规胃镜。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建议进行胃镜检查的情况
1.有报警症状时: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呕血、黑便、吞咽困难、持续腹痛等报警症状,无论是否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应进行胃镜检查。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消化道溃疡、肿瘤等严重病变,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还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例如,长期持续腹痛且经一般治疗无缓解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可能发现胃溃疡或胃癌等病变,而这些病变的诊断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成人出现上述报警症状,都需考虑胃镜检查。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在出现这些报警症状时都应重视胃镜检查。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的人群,出现报警症状时更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史,出现报警症状时也需通过胃镜排查病情变化。
2.计划进行根除治疗前:在开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之前,通常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一方面可以明确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比如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因为这些胃黏膜状态会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疗效以及后续的随访等。另一方面,胃镜下可以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更准确地了解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在计划进行根除治疗前一般较少需要胃镜检查,但如果有特殊情况也需考虑;成人在计划根除治疗前则常规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性别因素在此处对是否进行胃镜检查的决策影响不大,但在检查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性别做好相应的护理等工作。生活方式方面,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计划根除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能更好地评估整体胃黏膜状况。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曾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治疗不彻底等情况,在计划再次根除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更精准制定治疗方案。
3.消化不良且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如果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腹胀、早饱等,经过规范的经验性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此时进行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胃内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胃炎、溃疡等,而不仅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儿童消化不良患者,若常规治疗无效,也需考虑胃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不同性别在消化不良经治疗效果不佳时都应考虑胃镜检查。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消化不良经治疗无效的人群,胃镜检查能帮助明确病因。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部手术史等,出现消化不良经治疗效果不佳时,胃镜检查可了解术后胃内情况。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不常规进行胃镜检查的情况
1.无报警症状且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当患者没有上述提到的消瘦、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且首次通过非侵入性检查(如尿素呼气试验等)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不常规进行胃镜检查。非侵入性检查相对简便、痛苦小,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若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无报警症状,一般先考虑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检测,暂不常规进行胃镜检查,除非后续出现相关报警症状等情况。不同性别在这种初筛情况时处理原则基本一致。生活方式方面,生活方式相对健康、无明显不良因素的人群,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无报警症状时,可不急于进行胃镜检查。有既往病史但既往病史与当前无明显相关报警症状的人群,初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也可不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可先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再根据治疗后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胃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