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囊肿是怎么回事
卵巢黄体囊肿是育龄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由黄体血肿液化形成,与生殖内分泌周期变化相关,有无症状、腹痛、月经异常等表现,可通过超声等诊断,无症状或轻症状可保守治疗,破裂、扭转等需手术治疗,育龄、更年期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卵巢黄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黄体在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所致。正常黄体直径一般约2-3cm,若黄体直径超过3cm,就称为黄体囊肿,直径超过5cm则称黄体囊肿破裂。它多发生于育龄女性,这与女性生殖内分泌周期变化密切相关。
二、形成机制
女性的卵巢有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逐渐形成黄体。如果黄体期出血过多,血液就会积聚在黄体内形成黄体血肿,之后血肿液化就形成了黄体囊肿。一般来说,其形成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正常的生殖内分泌调节出现暂时紊乱时容易引发。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或者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这在一些月经周期规律、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女性中可能出现,尤其是黄体囊肿较小时,对身体的影响不明显,没有引发身体的异常反应。
2.有症状情况
腹痛:当黄体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腹痛症状。这是因为囊肿增大可能会牵拉卵巢包膜或者发生扭转等情况。比如,在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时,可能诱发囊肿扭转,导致突发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比较剧烈,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月经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的改变,如月经推迟或者月经量稍有变化。这是因为黄体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内分泌功能,进而对月经周期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卵巢内的囊性结构,了解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超声下黄体囊肿一般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例如,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于观察卵巢内部结构更为清晰,能够准确判断黄体囊肿的相关特征。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等体格检查方法,可能会发现一侧附件区有压痛或者可触及囊性包块,但体格检查的准确性相对超声检查要低一些,一般作为初步的筛查手段。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黄体囊肿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因为部分黄体囊肿可能会在月经周期结束后自行消退。比如,直径较小的黄体囊肿,可定期进行超声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尽量减少对卵巢功能的干扰,因为过度的干预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殖功能。
2.手术治疗:当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扭转,出现急腹症表现或者囊肿持续不消退且怀疑有其他病变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黄体囊肿破裂导致大量腹腔内出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必须紧急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手术方式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卵巢囊肿剥除术等。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如果发现卵巢黄体囊肿,需要关注月经情况和自身腹痛等症状。在备孕期间发现的黄体囊肿,要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囊肿对怀孕的影响,因为较大的黄体囊肿可能会影响排卵或者在孕期引发囊肿相关并发症。比如,孕期发现黄体囊肿,要密切监测囊肿大小变化,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导致囊肿增大,部分囊肿可能在孕期发生扭转等情况。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出现卵巢黄体囊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要重视。由于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更要通过超声等检查仔细鉴别囊肿性质,因为此时需要排除卵巢恶性肿瘤等其他病变的可能。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治疗卵巢黄体囊肿时需要综合考虑。例如,对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任何病情的波动都可能对基础疾病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