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检查如何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有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TSH、TRH刺激试验异常)和自身抗体检查(TRAb等阳性);影像学检查有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等)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甲状腺摄取核素增强等);其他检查有血常规(部分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少数异常),需综合多方面结果全面评估,不同因素可影响检查结果解读。
一、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均升高。其中FT、FT是循环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影响,能更准确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例如,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FT和F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血清TSH水平降低。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TSH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升高时,垂体分泌的TSH会受到抑制而降低,这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典型内分泌改变之一。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试验:静脉注射TRH后TSH无升高反应。正常情况下,注射TRH后垂体分泌TSH会增加,但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对TRH的反馈抑制作用敏感,所以TSH不会有正常的升高反应。
2.自身抗体检查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包括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和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中TRAb阳性率可达80%-100%,是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指标之一。TSAb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直接原因,它能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模拟TSH的作用,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和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部分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可检测到TPOAb和TgAb阳性,这两种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抗体,提示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过程,但它们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特异性相对TRAb较低。
二、影像学检查
1.甲状腺超声检查
可发现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包膜完整,实质回声均匀或呈弥漫性增强、增粗。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这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血流量增加所致。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结节等情况,对于鉴别其他甲状腺疾病有一定帮助。例如,在儿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中,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观察要点基本一致,但儿童患者由于其甲状腺相对较小,操作时需要更加精细。
2.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摄取放射性核素增强,分布均匀,高峰前移。这种表现有助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相鉴别,如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疾病,后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局部放射性核素浓聚,而其余部位摄取减少。
三、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这是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以避免因药物等因素导致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2.肝功能检查: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这可能与甲状腺激素过高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自身免疫反应对肝脏的影响有关。在评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肝功能情况,对于有基础肝病或正在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药物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
总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检查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会对检查结果的解读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