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快死的症状
脑出血病人快死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变化(双侧瞳孔散大、不等大且进行性加重、对光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呼吸节律异常、血压异常、心率异常)、肢体活动完全丧失等表现,不同情况有其相应病理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基础病史、生活方式、年龄等会影响这些快死症状的出现及表现。
一、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脑出血病人快死时意识障碍会显著加重,从最初可能仅有的轻度嗜睡、昏睡等状态,迅速进展为深度昏迷。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颅内血肿不断扩大,压迫脑组织,使得大脑的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维持清醒或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对于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者,此过程可能更为迅速,因为其脑血管自身调节和耐受能力更差,一旦出血情况恶化,意识改变会更快呈现进行性加重。
二、瞳孔变化
1.瞳孔大小异常
双侧瞳孔可能散大,这是由于脑干受到严重压迫,动眼神经等相关神经结构功能紊乱所致。正常情况下,瞳孔大小受动眼神经等调节,当脑出血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影响到脑干的正常功能时,瞳孔的正常调节机制被打破,导致瞳孔散大。对于有脑血管畸形病史的患者,其发生脑出血后出现瞳孔散大等快死症状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更易迅速波及脑干等重要结构。
也可能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且进行性加重的情况,这往往提示脑疝形成,是脑出血病情危重、接近死亡的重要表现。脑疝的形成是因为颅内压力不均衡,一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的生理间隙,压迫到瞳孔相关的神经结构,进而导致瞳孔大小改变且不断加重。
2.对光反射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是判断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病人快死时,往往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大脑的视觉传导通路以及相关的神经反射弧受到严重破坏,光线刺激无法正常传导并引起瞳孔相应的收缩反应,提示脑干等重要部位的功能已经严重衰竭。
三、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1.呼吸节律异常
可能出现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的时期,如此周而复始。这是由于脑出血影响了呼吸中枢所在的脑干部位的功能,导致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丧失,使得呼吸节律出现严重紊乱。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其脑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发生脑出血后,呼吸节律异常等快死症状出现的可能性相对增加,因为不良生活方式进一步损害了全身的健康状况,影响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耐受能力。
也可能出现叹息样呼吸、呼吸微弱等情况,这都表明呼吸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接近衰竭状态。
2.血压异常
血压可能出现极度不稳定的情况,要么严重升高,要么急剧下降。严重升高时可能超过200/120mmHg以上,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了血压调节中枢,导致血压反射性升高,但这种升高往往是机体的一种代偿,但难以持久;而急剧下降则提示机体的循环功能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多是由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以及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血压调节能力较弱,在脑出血快死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血压异常情况,因为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相对衰退的状态,对脑出血导致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耐受和调节能力更弱。
3.心率异常
心率可能出现显著加快或减慢的情况。心率加快可能是机体在面临严重危机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但往往是短暂且无法持久的,随后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这提示心脏的泵血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心率,是病情危重、接近死亡的表现。有冠心病病史的脑出血患者,在快死时心率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其本身心脏就存在基础病变,脑出血带来的额外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功能紊乱。
四、肢体活动完全丧失
病人快死时双侧肢体可能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表现为肌肉松弛,对疼痛等刺激也没有任何自主的肢体运动反应。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传导通路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再支配肢体的运动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锻炼的患者,在发生脑出血后,由于本身肢体的功能储备较差,当出现快死症状时,肢体活动完全丧失的表现可能会更早出现或者更为明显,因为其肌肉等组织的功能状态已经相对较弱,难以在病情恶化时维持基本的运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