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的治疗方法
低血糖的应对包括立即补充葡萄糖(意识清者口服、不清者静脉注射)、针对病因治疗(胰岛素瘤手术、调整药物、治肝疾、治内分泌病)、监测与随访(密切监测血糖、长期随访及指导预防),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低血糖的注意事项,如儿童尽快给含糖食品、老年静脉注射缓且加强监测、妊娠期立即吃含糖物并排查原因等。
一、立即补充葡萄糖
1.口服葡萄糖:对于意识清楚的低血糖患者,可口服15-20g葡萄糖(约含150-200ml含糖饮料,如普通汽水、果汁等),一般15分钟左右可改善症状。这是因为葡萄糖可迅速被胃肠道吸收,提升血糖水平。例如,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能快速缓解轻至中度低血糖引起的不适。
2.静脉注射葡萄糖:当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需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ml。这是因为静脉注射能使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或老年低血糖患者伴有意识障碍等情况,静脉注射葡萄糖是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
二、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相关低血糖:若明确是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胰岛素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但会持续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复发生。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的关键,手术成功后低血糖症状大多可得到缓解。
2.药物性低血糖:如果是因服用降糖药物等引起的低血糖,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因过量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导致低血糖,应根据血糖情况减少磺脲类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若出现低血糖,需评估胰岛素剂量、注射时间与饮食运动的配合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3.肝源性低血糖:由肝脏疾病引起的低血糖,需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治疗。如肝硬化患者出现低血糖,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改善肝脏功能。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会影响糖原合成、分解等过程,从而导致低血糖。通过治疗原发病,改善肝脏的糖代谢功能,可缓解低血糖状况。
4.内分泌疾病相关低血糖:对于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糖,需治疗相应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机体代谢,导致血糖降低,补充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低血糖症状可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体内的皮质醇等激素分泌不足,影响糖代谢,补充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纠正低血糖。
三、监测与随访
1.血糖监测:在治疗低血糖过程中及治疗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随机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自备血糖仪,定期自我监测血糖。
2.随访:低血糖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于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如胰岛素瘤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有无复发等情况;对于药物性低血糖患者,要随访药物调整后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对于内分泌疾病相关低血糖患者,需随访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效果及血糖变化。同时,要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使用降糖药物等,以减少低血糖的复发。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低血糖:儿童低血糖可能与饮食不当、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儿童低血糖时,应尽快给予口服含糖食品,如糖果、含糖牛奶等。同时,要查找导致儿童低血糖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先天性半乳糖血症等遗传代谢病。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长时间饥饿。儿童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此需格外重视。
2.老年低血糖:老年低血糖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低血糖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需缓慢进行,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因此要加强血糖监测,规律饮食,调整降糖药物时要更加谨慎。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恢复血糖过程中要注意平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心脑血管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3.妊娠期低血糖:妊娠期低血糖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口服含糖食物,如饼干、糖水等。要注意排查导致妊娠期低血糖的原因,如妊娠剧吐、胰岛素分泌相对增多等。妊娠期用药需谨慎,若因药物导致低血糖,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同时,妊娠期要合理安排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能量供应,预防低血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