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均有多样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一般症状有突然神经功能缺损、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不同脑血管受累有特殊表现,如大脑中动脉闭塞有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等,椎-基底动脉闭塞有眩晕、交叉性瘫痪等;出血性脑卒中一般症状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不同出血部位有特殊表现,如壳核出血有“三偏”综合征等,丘脑出血有眼部症状等,高血压等是重要危险因素。
一、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例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常见于单侧上肢或下肢,患者可能无法顺利持物、行走不稳等。这是因为脑部供血动脉闭塞,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支配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异常。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肢体无力等表现;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若血压、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脑血管病变风险,进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楚、言语含混,或者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这是由于负责语言功能的脑区供血不足或受损,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受累时,可能影响语言中枢相关功能。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其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更容易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出现言语障碍。
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吞咽食物、水时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误吸,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是因为脑部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核团或传导通路受损,使得吞咽相关的肌肉协调功能失常。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吞咽功能变化,一旦出现吞咽困难应及时就医评估。
2.不同脑血管受累的特殊表现
大脑中动脉闭塞:除了上述的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减退或消失。如果是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受累,言语障碍会更为明显;而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能出现空间构象障碍等。年龄较大且有长期高脂血症的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概率较高,容易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出现相应症状。
椎-基底动脉闭塞: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还可能有交叉性瘫痪(即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有颈椎病且椎动脉受压迫的人群,在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更容易因椎-基底动脉闭塞出现上述表现。
二、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头痛:通常较为剧烈,是由于颅内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以及颅内压力升高所致。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头部炸裂样疼痛。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明显头痛;有动脉瘤等血管畸形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易在血压波动等情况下出现出血性脑卒中引起头痛。
恶心、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当颅内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使颅内压升高,进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年龄较大且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后颅内压升高更明显,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意识障碍:轻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仅有轻度意识模糊,而重型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这是因为出血直接破坏脑组织,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尤其是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与意识维持相关的脑结构。有脑外伤病史且合并脑血管病变的人群,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后更易出现严重意识障碍。
2.不同出血部位的特殊表现
壳核出血:常见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即“三偏”综合征。出血量大时可出现意识障碍。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是壳核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发生壳核出血时更容易出现典型的“三偏”综合征及意识障碍等表现。
丘脑出血:除了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球垂直运动障碍等,患者可表现为上视不能等。丘脑出血对感觉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可出现偏身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且症状可能较为持久。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发生丘脑出血的风险增加,且感觉障碍等表现可能更复杂。
脑叶出血:不同脑叶出血表现有所差异,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偏瘫等;颞叶出血可出现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可出现视野缺损等。脑叶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累及的脑叶功能相关,对于有脑肿瘤等病变基础的人群,发生脑叶出血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