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素变化,如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作用致部分孕妇胰岛功能不足而发病;体重因素,孕前超重或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增加风险;遗传因素,家族糖尿病史及种族差异会影响发病风险;年龄因素,高龄孕妇胰岛功能减退等致风险升高,年轻孕妇若有不良因素也可发病;既往妊娠糖尿病史会使再次妊娠发病风险大增;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及不合理饮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激素变化因素
妊娠期间,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例如,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会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在妊娠时,由于这些激素的干扰,胰岛素的作用被削弱,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岛细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然而,对于一些胰岛功能相对不足的孕妇来说,就难以代偿,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糖尿病。这种激素变化在多数孕妇中都会出现,但个体差异使得部分孕妇无法通过自身胰岛功能代偿而发生妊娠糖尿病。
二、体重因素
1.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前体重指数(BMI)≥25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肥胖孕妇体内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等会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例如,研究发现肥胖孕妇的脂肪组织分泌的抵抗素等物质会使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得血糖调节失衡,更容易出现妊娠糖尿病。
2.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在孕期如果体重增长速度过快,超过了正常的增长范围,也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快速增长的体重意味着机体的代谢负担加重,尤其是对糖代谢的负担,使得胰岛细胞的代偿能力受到挑战,进而引发血糖异常。
三、遗传因素
1.家族糖尿病史:如果孕妇的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患有糖尿病,那么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会高于无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遗传因素会使个体的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受体等存在一定的易感性。例如,某些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传递给孕妇,使得孕妇在妊娠期间更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研究表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比无家族史者高2-3倍左右。
2.种族差异:不同种族的人群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有所不同。例如,亚裔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不同种族的基因背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比如,亚裔人群中可能存在一些基因位点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加上孕期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发病风险增加。
四、年龄因素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身体的代谢调节能力下降。一方面,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不如年轻孕妇,在妊娠期间面对激素变化等因素时,更难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另一方面,年龄相关的细胞老化等因素也会影响糖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从而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2.年轻孕妇:虽然相对高龄孕妇风险较低,但也并非绝对安全。年轻孕妇如果存在其他不良因素,如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等,也可能发生妊娠糖尿病。不过整体而言,年轻孕妇的胰岛功能相对较好,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仍不能忽视相关因素的影响。
五、既往妊娠糖尿病史
如果孕妇有过妊娠糖尿病病史,那么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因为既往妊娠糖尿病经历使得孕妇的糖代谢调节机制已经受到过挑战,再次妊娠时,身体的代谢状态更容易出现失衡。例如,既往妊娠糖尿病孕妇,其胰岛细胞功能在再次妊娠时可能进一步受损,对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的代偿能力更弱,从而更容易再次发生妊娠糖尿病。
六、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运动:孕期运动量过少,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使得血糖更容易在体内堆积。例如,孕妇如果每天活动量很少,那么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等组织的过程受阻,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
2.不合理饮食:孕期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会使血糖快速升高,超出机体正常的调节范围;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高盐饮食也可能间接影响糖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比如,长期高糖饮食的孕妇,其血糖波动幅度大,胰岛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出现功能减退,增加妊娠糖尿病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