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康复训练涵盖运动、语言、认知训练,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矫形器通过提供支撑维持关节位置等,需根据情况选择调整;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不佳且有肌肉痉挛等情况的患儿,受年龄等因素影响;药物辅助治疗有常用药物及作用,使用需考虑年龄等因素。

一、康复训练

1.运动功能训练:

目的: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改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且持续的运动功能训练能够刺激患儿的神经发育,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的提升。例如,对于粗大运动训练,可采用翻身、坐、爬、站、走等阶段性训练,根据患儿不同的发育阶段和运动能力进行个体化设计。在精细运动方面,可通过使用积木、拼图等玩具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患儿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神经可塑性越强,康复训练效果相对越好,但也需根据患儿的实际身体状况和发育程度进行调整;生活方式上,保证患儿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助于训练效果的提升;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儿,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开展训练,避免因训练导致病情波动。

2.语言训练:

目的:针对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理解及沟通能力。研究发现,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能够帮助患儿改善发音、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等。比如,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单词、短句的表达训练,同时结合语言理解训练,如图片识别、指令执行等。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儿语言训练的起始阶段需要更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生活中家庭环境中丰富的语言刺激有助于患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有语言相关基础病史的患儿,要先评估其语言障碍的具体类型和程度,再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3.认知训练:

目的:促进患儿认知功能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认知训练可以通过游戏、认知教具等多种方式进行,帮助患儿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例如,利用拼图、配对游戏等培养患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提高患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理解的认知水平。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儿认知训练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其参与;生活中家长和训练人员的引导方式会影响患儿的认知训练效果;对于有认知相关基础病史的患儿,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其认知受损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

二、矫形器的应用

1.作用原理:矫形器可以通过提供外部支撑,帮助维持患儿的关节正常位置,预防和矫正畸形,改善运动功能。例如,对于下肢有痉挛或畸形的患儿,合适的下肢矫形器可以帮助保持下肢的正常力线,减轻肌肉痉挛对关节的不良影响,为患儿的站立和行走创造更好的条件。

2.影响因素: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身体状况、畸形程度和运动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矫形器,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需要定期评估并调整矫形器;生活中要注意正确使用和佩戴矫形器,避免因佩戴不当影响效果或造成皮肤损伤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病史涉及骨骼或关节情况复杂的患儿,使用矫形器前需经过详细的评估和专业医生的指导。

三、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患儿经过长期的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明显的肌肉痉挛、关节畸形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严重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可以有效降低过高的肌张力,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

2.影响因素:年龄是重要考量因素,一般建议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进行手术,过早或过晚手术都可能影响效果;手术前需要对患儿的整体身体状况、神经系统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有基础病史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其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术后仍需要配合康复训练等后续治疗来巩固手术效果。

四、药物辅助治疗

1.常用药物及作用:目前用于小儿脑性瘫痪辅助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促进神经发育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并非主要的治疗手段,且需谨慎使用。例如,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可能对神经细胞的生长、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药物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尤其对于低龄儿童,要严格把控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影响因素:药物治疗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要格外谨慎,要根据患儿的体重、病情等严格掌握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相关情况(但不涉及具体剂量指导);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儿,要评估药物与基础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宝宝肌张力高的原因可能是神经系统问题、遗传因素、代谢紊乱和其他因素,需要及时治疗。 1.神经系统问题 宝宝的大脑或脊髓可能存在问题,如脑性瘫痪、脑炎等,这会导致肌张力异常。 2.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肌张力高,如先天性肌强直。 3.代谢紊乱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也可能引起肌张
未满月新生儿脑瘫临床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瘫指的是脑性瘫痪,未满月新生儿有脑性瘫痪可能会出现频繁吐沫、喂养困难、活动减少等临床症状。 1、频繁吐沫 未满月新生儿的吞咽不协调,无法正常将唾沫咽下去,所以口腔中有较多的唾沫,被舌头搅动之后产生泡沫,会有频繁吐沫的临床症状。 2、喂养困难 未满月新生儿的吸吮能力比较弱,不能及时将奶汁吸出来,所以
如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指脑瘫,脑瘫可通过一般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患者若伴随运动障碍,家长需对其肢体进行理疗、按摩,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同时需加强护理,保证患儿营养均衡。 2、康复治疗:家长需根据患儿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通过家庭康复、特殊教育、感觉整合训练、引导式教育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有哪些
赵展荣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为小儿脑瘫,可能是出生前因素、围生期因素、新生儿期因素等引起的。 1.出生前因素 如果怀孕前后父母存在吸烟、饮酒及吸毒等情况时,则可能会影响胚胎质量而出现脑瘫,怀孕早期孕妇如果发生感染、中毒等现象时,可能会导致胎儿脑细胞发育不良而引起脑瘫。 2.围生期因素 如果孕妇分娩时间过长或胎盘
脑性瘫痪引起哪些障碍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是指脑瘫,脑瘫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1、运动功能障碍 当患有脑瘫时,容易使椎体系统受损,皮质运动区损伤,从而引起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流涎、关节脱位等。 2、智力障碍 如果患有脑瘫,由于脑组织出现损伤,容易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从而出现理解能力极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表现。 3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有脑瘫、癫痫、视听障碍等。 1、脑瘫 由于严重的颅内出血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大脑细胞,可能导致病儿发生脑性瘫痪,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病儿的智力。 2、癫痫 如果出血没有及时清除,时间久了血块会发生机化,形成一个异常的放电病灶,导致癫痫。 3、视听障碍 颅内出血可能直接损伤
宝宝会吃手可以排除小儿脑性瘫痪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通常指脑瘫,无法单凭宝宝会吃手排除此疾病。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患儿大多无法进行精细运动。宝宝会吃手不属于精细运动,并且造成宝宝不会吃手的原因较多,比如脑炎、脊髓灰质炎等,所以不可单凭此现象确诊是否患有脑瘫。 怀疑宝宝存在脑瘫问题时,应该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
轻度脑梗的早期症状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轻度脑梗一般指轻度脑梗死,缺乏特定的早期症状,如感觉麻木、头晕、瘫痪等。 脑梗死属于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没有特定的早期轻度脑梗死的症状,部分病例在脑梗死发作之前,可能会出现阵发性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如身体各处出现感觉麻木、头晕不适,瘫痪,甚至晕厥等。随着疾病发展,还会出现失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是脑瘫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不一定是脑瘫。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出生时生物体正常发育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反应,包括吸吮、瞳孔对光反应、伸手抓握等反射。这些原始反射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或消失,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变得更加有意识和自主。但某些原始反射的异常或消失可能与脑部损伤或发育异常有关,如伸手抓握反射的异常可能与
脑瘫被简称为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瘫本身就是一种简称,其全名为脑性瘫痪。 脑瘫全名为脑性瘫痪,所以其本身就为简称。脑瘫是一种涉及运动和姿势控制的神经发育障碍,可以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幼儿时期发生,通常是由于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的,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以伴有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对于大
脑性瘫痪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李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瘫对孩子危害和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和姿势的异常,比如到走的年龄,不能正常行走或者有些孩子虽然能行走了,但是会出现姿势异常等。此外,脑瘫也有可能是痉挛性脑瘫,孩子走路时会出现剪刀一样步态或是有些偏瘫型的脑瘫,患儿一侧肢体肌张力高,一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可能会出现跛行。
脑性瘫痪的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脑性瘫痪的病人有肌张力高的,有肌张力低的,另外有一些偏瘫的,或者是这个有合并症的等等这些,合并有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这种病人,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病人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方说一个病人他的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这个病人我们可能要选择包括蜡疗、中药熏蒸、水疗等等这些,当然也包括按摩,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他肌张力特别高的情况下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四个,第一是早产,第二缺血缺氧、窒息,第三十胆红素脑病,第四则是孕期感染,常见的感染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风疹病毒感染等。小儿脑性瘫痪应及时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面肌瘫痪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的面肌瘫痪,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很少需要做手术治疗,除非是因为长期以后,因为恢复不良而引起了口角痉挛,可以去做神经减压术呃,但是在做神经减压手术之前,其实可以先去肌注肉毒素,如果一定要去做手术治疗,则要做一下术前评估,比如肌电图啊,或者查一下是否有内科系统疾病等。而做完手术之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神经营养的药物,辅
面肌瘫痪早期症状?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分为中枢性面肌瘫痪和周围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肌瘫痪就是面神经炎,在早期一般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受风寒的病史,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等,表现为一侧眼力上下均受到影响。中枢性面肌瘫痪一般只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面肌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有周围性的面肌瘫痪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通常周围性的面肌瘫痪需要与面肌痉挛相鉴别诊断,同时还要与重症肌无力做鉴别诊断。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要明确是脑梗死、脑出血还是肿瘤占位等导致的。也有部分面肌瘫痪会伴有头痛、眼睛发红等表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