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褥疮怎么办
老人褥疮需从多方面综合处理,先评估创面情况,再进行一般护理如体位调整、皮肤清洁,针对不同期褥疮进行创面处理,同时保证营养支持,还要预防肺部、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根据老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一、褥疮的评估
1.观察创面情况:首先要仔细观察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的颜色(如是否有红润、苍白、暗红、黑色坏死组织等)以及有无渗液、异味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来判断褥疮的严重程度,不同阶段的褥疮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Ⅰ期褥疮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Ⅱ期褥疮为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Ⅲ期褥疮累及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Ⅳ期褥疮则达到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
二、一般护理措施
1.体位调整
对于长期卧床老人:定时更换体位是预防和处理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减压用品,减轻身体局部压力。例如,使用气垫床时,其内置的充气装置能使床垫表面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少骨隆突处的受压。翻身时要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如果老人有特定的身体情况,如术后卧床等,要更加精心调整体位,确保受压部位均匀受力。对于消瘦、骨隆突明显的老人,更要加强翻身护理,可在骨隆突处垫软枕等减压物品,但要注意垫物不能过软,以免影响减压效果。
2.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洁老人的皮肤,尤其是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如骶尾部、臀部、足跟、肘部等。清洁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清洁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
对于皮肤有汗渍、分泌物等情况:要及时清洁,防止汗液、分泌物等刺激皮肤加重皮肤损伤。如果皮肤有轻度炎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三、创面处理
1.Ⅰ期褥疮处理
减轻受压:继续加强体位调整,避免受压部位进一步加重损伤,一般通过频繁翻身等措施来实现。同时,可使用一些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的产品,如含有促进血液循环成分的皮肤保护剂等,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恢复,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
2.Ⅱ期褥疮处理
保护创面:对于表皮破损的Ⅱ期褥疮,可使用无菌的水胶体敷料等进行创面保护。水胶体敷料能吸收创面渗液,形成湿性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在使用敷料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避免创面感染。
3.Ⅲ期和Ⅳ期褥疮处理
清创处理:如果创面有坏死组织,需要进行清创。清创可采用外科清创、酶学清创等方法。外科清创是由医护人员用手术器械清除坏死组织;酶学清创则是使用胶原酶等酶类物质分解坏死组织。清创过程要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扩散。
抗感染与促进愈合:清创后根据创面情况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和促进愈合的药物或敷料。例如,对于有感染迹象的创面,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于促进愈合,可使用生长因子类药物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修复。同时,要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可继续使用合适的湿性敷料。
四、营养支持
1.保证营养摄入:老人患褥疮时往往需要加强营养支持。要确保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等。蛋白质有助于创面的修复,可通过摄入肉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热量的供给要满足老人的基础代谢需求,可根据老人的体重、活动量等合理安排饮食。例如,对于食欲不佳的老人,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2.考虑特殊营养需求:如果老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在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对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差的老人,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五、预防并发症
1.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老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帮助老人翻身、拍背,鼓励老人咳嗽、咳痰,促进痰液排出。如果老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保持老人会阴部清洁,对于留置尿管的老人,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管护理,定期更换尿管等,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要保证老人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
总之,老人得了褥疮需要从评估、护理措施、创面处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处理,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处理措施,以促进褥疮的愈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