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医学解释

来源:民福康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特殊类型溶血性贫血,发病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有贫血、溶血相关及原发病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原发病,需与其他溶血性贫血鉴别;治疗需治疗原发病和支持治疗,治疗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生理特点并监测指标。

一、定义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微血管内形成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当红细胞通过这些狭窄的微血管时,会受到机械性损伤,从而发生破裂溶血。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血管内皮损伤:多种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如感染、中毒、免疫反应等。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使微血栓形成。例如,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损伤血管内皮,进而参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2.微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后,凝血过程被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微血管内形成纤维蛋白性微血栓。这些微血栓会使微血管管腔变得狭窄,红细胞通过时受到机械性破坏。不同病因导致微血栓形成的机制略有差异,如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多种致病因素激活凝血途径,广泛形成微血栓,是引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所致。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等;成年患者则可能以体力下降、活动耐力减低为主要表现。

2.溶血相关表现:可出现黄疸,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另外,可能有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这是血管内溶血的表现之一。

3.原发病表现:患者还会伴有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的相关表现。例如,若由DIC引起,可能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若由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引起,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提示骨髓造血代偿性增加。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可见破碎红细胞、盔形红细胞、三角形红细胞等,这是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指标可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有所波动,但破碎红细胞等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出现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2.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乳酸脱氢酶升高,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乳酸脱氢酶。此外,若存在原发病相关的生化异常,如DIC时可能有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3.凝血功能检查:对于由DIC等凝血相关疾病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凝血功能检查非常重要。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降低等,还可能有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存在凝血激活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贫血、黄疸、破碎红细胞等外周血涂片表现,结合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明确原发病情况来诊断。例如,若患者有DIC的诱因,同时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异常,可考虑DIC相关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类型的溶血性贫血相鉴别,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溶血,Coombs试验阳性,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有破碎红细胞等特征性表现,且与微血管病变相关。还需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鉴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其特定的遗传背景及实验室特点,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异常等,可与之区分。

六、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是关键。例如,若为DIC,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处理原发病灶等,同时可根据情况给予抗凝等治疗;若为TTP,可采用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

2.支持治疗: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支持治疗,但需注意输注指征。对于存在溶血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如黄疸明显,可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儿童患者在支持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输注红细胞的剂量和速度等,以避免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了解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有时红细胞的破坏能被骨髓红细胞生成所代偿,临床上不发生贫血,即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AIH)。也有人仅可测及抗自身红细胞抗体(AI),而无明显溶血迹象。当机体既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又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甚至白细胞抗体),进而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全细胞减少)时,称之为Evans。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贫血可能是由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所致。 1.缺铁性贫血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失血等。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减小。 2.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红细胞生成异常,可能出现大红细胞贫血。 3.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过早破裂。骨髓造血增加,但外周血红细胞减
溶血症是什么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溶血症也被称为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破坏速度过快、寿命过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发的疾病。 当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出现贫血、黄疸、脾大等症状。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可使红细胞变得脆弱易碎。另外,某些细菌、病毒感染或接触
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江锋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结肠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和痉挛、黏液或血便、乏力等。 1.腹泻 炎症导致结肠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受损,进而引起频繁的水样或稀释的大便。 2.腹痛和痉挛 由于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蠕动异常,患者会出现左下腹或全腹的疼痛,可能伴有痉挛感。 3.黏液或血便 炎症可导致黏膜损伤,黏液分泌增多,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包括人体脱水、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1.人体脱水 大量出汗以及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可引发人体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进而造成血小板升高。 2.贫血 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均会造成血小板升高。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
经期可以吃叶酸吗
王伟伟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经期一般可以吃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是由蝶酰和谷氨酸组成的化合物。它并不会对月经造成影响,所以在经期是可以正常服用的。叶酸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化反应,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红细胞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其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
贫血会得白血病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贫血不一定会得白血病,两者无直接因果关系。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标准,其原因多样,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些贫血类型多为良性,经过积极治疗多可治愈。而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地贫是什么病严重吗生小孩会遗传吗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其全称为地中海贫血。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三种类型。轻型地中海贫血通常无明显症状,而重型则可能表现为严重贫血、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关于遗传问题,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有一定的几率会遗传给下一代。如果父母双方都是
地贫携带者是什么意思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地贫携带者,指的是携带有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的人。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地中海贫血携带者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他们的基因中存在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因此有可能会将这种遗传病传给下一代。
叶酸一天什么时候吃最好
王伟伟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并没有叶酸一天什么时候吃最好的说法,但通常建议早餐或晚餐后服用。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备孕期和怀孕早期遵医嘱适量服用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患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时也可服用叶酸。临床上对叶酸的服用时间并没有特别的规定,一般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服用叶酸,保持体内的叶酸浓度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是什么意思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生理因素导致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或生理反应导致的一种症状。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手术、创伤、溶血性贫血等。这些情况会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小板,或者使血小板在血液中的寿命延长,
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张辉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一大类的疾病,包括很多,如红细胞酶、先天性或是红细胞膜上面的疾病、血红蛋白上面的疾病等。如果是先天性疾病,是不能被根治的,除非做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等于是地中海贫血,就是溶血性贫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达到根治目的。自身免疫性溶血60%-70%都是能够被治愈,但是个别的病人容易反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反复通常是跟当时的免
溶血性贫血如何治疗
赵弘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很多,需要针对病因来治疗。如果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病毒感染或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体内出现自身的抗体,与红细胞抗原结合后导致红细胞破坏引起,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环胞素等免疫抑制剂来治疗。还有的溶血性贫血和先天遗传有关,比如先天性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者遗传性的鳞状细胞增多症,可以采用脾切除的办法进行治疗。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赵弘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从发病机制来讲,可包括自身免疫性和遗传性。对于遗传性病人,严重者会在幼儿时期会发病,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成人溶血性贫血一般来说都比较轻,可能不影响生活。日常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有没有加深,贫的症状有没有加重以及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存在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溶血性贫血的原因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比如红细胞膜异常,可以见于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等情况。其次,红细胞外部因素也会诱发溶血性贫血,包括免疫性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生物因素所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理化因素所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有遗传吗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是一大类疾病,并不是单独的某一种疾病。溶血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型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六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此类贫血均属于遗传性的溶血性贫血,具有明显的遗传性。但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溶血性贫血则没有遗传性。
溶血性贫血是啥原因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疾病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所谓溶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并且寿命缩短。一旦溶血加重,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贫血,就叫溶血性贫血。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