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灰指甲的原因有哪些
灰指甲的引发因素包括真菌感染(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感染)、自身因素(指甲损伤、指甲疾病基础、免疫力低下)和生活方式因素(足部多汗、公共卫生环境、美甲等操作),皮肤癣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自身指甲损伤等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
一、真菌感染
(一)皮肤癣菌感染
皮肤癣菌是引起灰指甲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红色毛癣菌较为多见。皮肤癣菌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与灰指甲患者共用毛巾、拖鞋等)或间接接触(如接触被污染的公共场所地面等)传播,当皮肤癣菌侵入指甲周围皮肤或指甲后,会在局部定植并繁殖,逐渐侵犯指甲的甲板、甲床等结构,导致指甲出现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症状。在一些多汗的人群中,由于局部环境有利于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此类人群感染皮肤癣菌引发灰指甲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长期穿不透气鞋子的人,脚部环境潮湿闷热,也增加了皮肤癣菌感染的几率。
(二)酵母菌感染
念珠菌是常见的引起灰指甲的酵母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局部皮肤含糖量增加,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进而引发灰指甲;孕妇在孕期身体代谢等发生变化,免疫力相对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同时阴道等部位的念珠菌等菌群可能会发生移位等情况,也可能增加感染念珠菌导致灰指甲的风险。此外,一些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对念珠菌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也容易遭受酵母菌感染引发灰指甲。
(三)霉菌感染
一些环境中存在的霉菌也可能引起灰指甲。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湿度较大的公共浴室等场所,存在着多种霉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暴露后,霉菌可能会接触到指甲并侵入,从而导致灰指甲的发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的人群,如渔民、洗衣工等,指甲长期受到潮湿因素的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破坏,使得霉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引发感染。
二、自身因素
(一)指甲损伤
指甲受到外伤是引发灰指甲的一个重要自身因素。比如日常劳作中指甲被重物砸伤、碰撞伤等,导致指甲的甲板或甲床受损,此时指甲的屏障功能被破坏,真菌等病原体就更容易侵入指甲内部引发感染。青少年活泼好动,在运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指甲外伤,从而增加了灰指甲的发病风险;老年人由于指甲质地相对较脆,在日常活动中也较容易出现指甲损伤,进而为真菌感染提供可乘之机。
(二)指甲疾病基础
本身患有一些指甲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灰指甲。例如患有甲沟炎的患者,指甲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指甲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局部抵抗力下降,真菌等病原体容易在这个受损的部位定植并感染指甲;患有银屑病的患者,其指甲也常常会出现病变,如指甲凹陷、增厚等,这种指甲的病变状态使得指甲更容易被真菌等病原体侵袭而引发灰指甲。糖尿病患者的指甲往往营养供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指甲的健康状态不佳,也更容易受到真菌等的感染导致灰指甲。
(三)免疫力低下
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遭受真菌感染引发灰指甲。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真菌导致灰指甲;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的患者,本身免疫力就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在进行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免疫力进一步受到抑制,这就大大增加了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的可能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的人群,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足部多汗
足部多汗的人,脚部环境潮湿,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比如一些喜欢运动的人,运动后脚部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干爽的袜子和鞋子,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就容易滋生真菌,进而增加灰指甲的发病风险。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更容易出现足部多汗的情况,若不注意脚部的清洁和干燥,就更容易患上灰指甲。
(二)公共卫生环境
经常处于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的场所,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接触被真菌污染的地面、毛巾、拖鞋等物品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的可能性。在一些公共浴室中,如果卫生清洁不达标,地面可能残留有大量的真菌孢子,人们光脚行走时就容易接触到真菌而感染;游泳池的水如果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存在真菌等病原体,接触后也可能导致指甲感染。
(三)美甲等操作
频繁进行美甲操作可能会损伤指甲的甲板和甲床。美甲过程中使用的打磨、抛光等工具,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就可能将真菌等病原体传播到指甲上;而且美甲所使用的指甲油等产品可能会堵塞指甲的毛孔,影响指甲的正常呼吸和代谢,使得指甲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真菌等的侵袭而引发灰指甲。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美甲场所,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美甲操作带来灰指甲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