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胞性贫血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正常范围的一类贫血,分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致巨幼细胞贫血及其他原因致两类。病因包括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的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有血液、消化、神经等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测定、骨髓象等,诊断需综合检查并鉴别其他贫血,治疗分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的对应治疗,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正常范围(通常MCV>100fl)的一类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另一类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如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二、病因
(一)叶酸缺乏
1.摄入不足:长期素食、营养不良的人群易出现叶酸摄入不足。例如,一些长期以精米白面为主食且不注重补充富含叶酸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的个体,叶酸摄入明显不足。
2.吸收障碍:某些胃肠道疾病,如小肠炎症、短肠综合征等,会影响叶酸的吸收。例如,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其肠道的炎症病变会干扰叶酸在肠道的正常吸收过程。
3.需要量增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如果供应不足则易发生缺乏。比如孕妇在孕期如果叶酸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自身及胎儿出现叶酸缺乏相关的大细胞性贫血风险增加。
(二)维生素B缺乏
1.摄入不足:严格素食者由于不吃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易出现维生素B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内因子缺乏是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的常见原因,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其胃黏膜壁细胞受损,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另外,一些胃肠道疾病,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等也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
3.转运和利用障碍: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等)可能影响维生素B的转运和利用。
三、临床表现
(一)血液系统表现
患者可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常见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等。
(二)消化系统表现
叶酸缺乏者可出现舌炎、舌乳头萎缩、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维生素B缺乏者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恶心等表现。
(三)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缺乏时,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儿童维生素B缺乏还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导致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等。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MCV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可减少且可见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测定
血清叶酸<6.8nmol/L提示叶酸缺乏;血清维生素B<74pmol/L提示维生素B缺乏。
(三)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出现巨幼变的红细胞,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也可出现巨幼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测定以及骨髓象等检查综合诊断。例如,有贫血表现,MCV增高,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降低,骨髓象有巨幼变等可诊断为大细胞性贫血,并进一步区分是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缺乏导致。
(二)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缺铁性贫血(MCV降低)、慢性病性贫血等。通过血常规、血清铁、铁蛋白等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六、治疗
(一)叶酸缺乏的治疗
补充叶酸,可口服叶酸制剂,一般用药后血象迅速改善。同时,要积极治疗导致叶酸缺乏的原发病,如改善胃肠道功能、调整饮食结构等。
(二)维生素B缺乏的治疗
肌肉注射维生素B,一般症状改善后需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对于内因子缺乏导致的维生素B吸收障碍,可能需要终身注射维生素B。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是大细胞性贫血的高发人群,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对叶酸和维生素B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酸(如绿叶蔬菜)和维生素B(如肉类、蛋类)的食物。如果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以保证自身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二)儿童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若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尤其是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和生长发育。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的食物摄入。对于患病儿童,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容易出现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应关注老年人的饮食,鼓励其多进食富含相关营养素的食物。若发生大细胞性贫血,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