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有一点严重
急性胰腺炎需通过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其严重后果包括局部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全身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病情评估及诊疗需综合考虑,要重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性及相关要点。
一、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1.临床症状与体征
腹痛情况: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剧烈腹痛,若腹痛持续不缓解,可能提示病情较重。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常较剧烈,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放射等。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腹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同样需要重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性可能降低,腹痛可能相对不剧烈,但病情可能进展较快。
全身状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等情况,提示病情严重。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表现可能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病情评估需综合考虑妊娠因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更高,因为酒精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饮酒会导致胰腺组织损伤等基础病变,使得病情更容易向重症发展。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病情也往往较为复杂,更易出现严重情况,因为胆道疾病与胰腺疾病关系密切,胆道结石等可导致胰管梗阻,引发胰腺炎,且这类患者基础病变存在,病情容易加重。
2.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但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不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因为胰腺组织广泛坏死,淀粉酶释放减少。从年龄角度,儿童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变化特点可能与成人有差异,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评估。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等因素,实验室指标的解读也需要更加谨慎。
C反应蛋白(CRP):CRP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升高,>150mg/L提示胰腺坏死。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CRP的变化也与病情相关,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后,CRP的升高可能更明显,提示炎症反应更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CRP的变化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干扰,需要综合判断病情。
血钙: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低血钙,血钙<2mmol/L提示预后不良。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血钙的变化对于病情评估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钙代谢与成人不同,低血钙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更严重影响。老年患者低血钙时,可能加重其心脏等器官的负担,需要密切关注。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对于妊娠女性发生急性胰腺炎,腹部超声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初步评估胰腺及周围情况。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腹部超声也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观察胰腺形态等。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明确胰腺坏死程度、胰周渗出范围等。CT分级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如A级为正常胰腺;B级为胰腺实质改变,如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腺体增大;C级为B级+胰周炎症;D级为C级+一个区域的胰周积液;E级为D级+两个或多个区域的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等。不同年龄患者在CT检查中的表现需要结合其自身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老年患者的胰腺等组织可能有一定的生理性退变,可能影响CT表现的解读;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对胰腺等结构显示的影响。
二、急性胰腺炎严重的不良后果
1.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多发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2-3周后,因胰腺及胰周坏死继发感染引起。患者可出现高热、腹痛等症状加重,腹部可触及肿块等。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胰腺脓肿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胆道感染容易蔓延至胰腺区域。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病后3-4周形成,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囊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可能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关注。
2.全身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可累及肺、肾、心脏等多个器官。如肺受累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肾受累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等;心脏受累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发生MODS的风险更高,病情也更难控制。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急性胰腺炎并出现MODS时,对母婴的影响更大,需要综合考虑妊娠和胰腺炎的双重因素进行救治。
总之,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严重性,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评估指标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