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因遗传因素致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部因素异常引发,有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类型,诊断靠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基因检测等,治疗分一般和对症,预防需遗传咨询及避免诱发因素
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红细胞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为120天,而在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红细胞过早破坏,寿命缩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使得红细胞的结构、功能等出现异常,从而引发溶血反应。例如,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容易破裂溶血;或者是红细胞内酶的基因缺陷,影响了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使得红细胞不能正常维持自身的生理状态而发生溶血。
二、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类型及特点
(一)地中海贫血
1.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根据缺失基因的数量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如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红细胞形态可有轻度改变;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病情轻重不一;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在宫内多已水肿,出生后不久即死亡。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父母双方若携带相关突变基因,子女有一定概率发病。
2.β地中海贫血:因β珠蛋白基因缺陷引起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仅有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后数月开始出现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有黄疸、骨骼改变等,如头颅变大、额部隆起等。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若为携带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
(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1.发病机制: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该酶缺乏时,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当患者接触氧化性物质(如某些药物、蚕豆等)后,容易发生溶血。其遗传方式为伴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可能为携带者,女性携带者有50%的概率将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2.临床表现:患者在接触氧化性物质后,可迅速出现溶血症状,如面色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等。不同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在食用蚕豆后容易诱发急性溶血,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相关诱因。
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方法
(一)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患者常出现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不同类型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可能不同,如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可显著降低。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升高,因为骨髓会代偿性增生以补充破坏的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的程度可反映骨髓的代偿能力。
(二)外周血涂片检查
观察红细胞形态,可发现异常红细胞。例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形态大小不一,可见靶形红细胞等;G-6-PD缺乏症患者的红细胞可能出现Heinz小体等异常形态。
(三)基因检测
对于怀疑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基因检测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检测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明确诊断具体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类型。如地中海贫血可通过检测α珠蛋白基因或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来确诊;G-6-PD缺乏症可检测G-6-PD基因的突变。
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对于轻型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诱发溶血加重的因素。在生活方式上,保持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
(二)对症治疗
1.输血治疗:对于重型贫血患者,输血是纠正贫血的重要手段。但长期输血可能会导致铁过载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并适时进行去铁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输血时需注意输血的剂量、速度等,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输血量,避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2.脾切除:对于某些类型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脾切除可能改善贫血症状。但脾切除后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评估脾切除的获益与风险,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五、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一)遗传咨询
对于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家族史的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医生会详细了解家族病史,评估子代患病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生育指导,如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等,以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
(二)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要避免接触氧化性药物(如磺胺类药物、伯氨喹等)和氧化性食物(如蚕豆等)。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患者的家长要特别注意避免孩子接触这些诱发因素,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防止孩子误食蚕豆等。同时,所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都应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溶血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