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得的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如LES压力降低、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防御屏障功能降低、胃排空延迟、生活方式因素(饮食、肥胖、吸烟饮酒)、年龄与性别因素以及疾病因素(食管裂孔疝、某些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胃内容物易反流至食管并损伤食管黏膜引发炎症。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1.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屏障。正常情况下,LES静息压为10-30mmHg,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时,如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影响,或食管裂孔疝时,LES被拉长、拉松,导致其抗反流功能减弱,使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例如,有研究表明,食管裂孔疝患者中约60%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2.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LES周围的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等结构对LES有牵拉作用,可帮助维持LES的正常压力和关闭功能。当这些周围组织功能异常时,如膈肌脚缺损导致食管裂孔疝形成,His角变钝等,也会影响抗反流屏障功能,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蠕动、唾液分泌等方式将反流的胃内容物及时清除。当食管蠕动减慢或唾液分泌减少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增加,从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例如,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减退,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可能影响食管蠕动功能,导致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三、食管黏膜防御屏障功能降低
1.黏膜屏障: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层、黏膜表面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等构成了食管黏膜的防御屏障。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以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并保护食管黏膜免受反流物的损伤。当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进食刺激性食物等,会破坏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反流物的侵害而发生炎症。比如,长期吸烟者的食管黏膜损伤风险比非吸烟者高,这与吸烟导致黏液分泌减少、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关。
2.血液供应:食管黏膜的血液供应也对其防御功能有影响。当食管黏膜血液供应不足时,其自身修复和抵抗损伤的能力会降低。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食管黏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几率。
四、胃排空延迟
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当胃内压力超过LES压力时,更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常见的引起胃排空延迟的因素有:某些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胃轻瘫,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蠕动;一些药物的使用,如抗胆碱能药物等,会抑制胃蠕动,导致胃排空延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其中胃排空延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五、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可使LES压力降低,促进胃排空延迟,从而增加反流风险。例如,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的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此外,进食过多、过快,食用巧克力、咖啡、浓茶等,也会刺激胃酸分泌或降低LES压力,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2.肥胖:肥胖患者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压迫胃部,使胃内压力升高,促进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25kg/m2的肥胖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3.吸烟与饮酒:吸烟可降低LES压力,削弱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还能减少食管的清除能力。饮酒则可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远高于不吸烟不饮酒者。
六、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减退,食管蠕动功能减弱,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且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增加,所以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例如,60岁以上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影响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略有增加,但这种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七、疾病因素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可导致LES结构被破坏,使其抗反流功能丧失,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约80%-9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合并有食管裂孔疝。
2.某些胃肠道疾病:如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可引起胃排空障碍,导致胃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幽门梗阻患者由于幽门部位梗阻,胃内食物无法正常排空,胃内压力持续增高,容易出现反流现象,长期如此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3.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食管的蠕动功能,导致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几率。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食管的正常神经调控,使食管蠕动等功能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