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有什么后遗症
脑卒中后遗症多样,包括运动障碍(肢体偏瘫、运动协调障碍)、言语和吞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和心理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感觉障碍(肢体感觉减退或丧失、疼痛),不同后遗症受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性别等因素影响恢复情况各异,应对措施主要有康复训练、言语治疗、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给出了康复注意事项和温馨提示。
一、运动障碍
1.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大脑半球的梗死或出血影响了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导致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患者的上肢和下肢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进食、行走等。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因为身体机能和神经修复能力较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和神经损伤修复受影响,偏瘫恢复也会更困难。男性和女性在偏瘫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心理承受能力和康复依从性上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恢复难度更大。应对措施包括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的被动活动、主动运动训练、物理治疗等,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运动协调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如精细动作困难,无法准确完成书写、系扣子等动作。这是因为脑卒中影响了小脑或基底节等与运动协调相关的脑区。年龄小的患者如果发生脑卒中出现运动协调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学习。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本身可能已有一定损害,恢复会更慢。应对时可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改善症状。
二、言语和吞咽障碍
1.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表现为语言表达、理解、阅读或书写能力受损。如Broca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话语,但自己表达困难,只能说出简单、不连贯的词语;Wernicke失语患者则表现为言语流畅但内容杂乱无章,不能理解他人话语。构音障碍是由于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发音不清。年龄大的患者本身语言功能储备相对较少,恢复言语功能更具挑战性。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咽喉部和呼吸道功能可能较差,会加重构音障碍。女性可能在言语康复训练中的配合度和积极性较高。应对措施包括言语治疗,如语言训练、发音训练等,同时可借助辅助沟通工具。
2.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困难,容易发生呛咳,严重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这是因为脑卒中影响了吞咽相关的神经和肌肉功能。老年人吞咽反射本身较弱,发生吞咽障碍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更高。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病情可能更严重。生活中进食过快的患者,吞咽障碍会更明显。应对时要调整饮食的质地和进食方式,如将食物做成糊状,采用半坐卧位进食,必要时进行吞咽训练和鼻饲营养支持。
三、认知和心理障碍
1.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大脑额叶、颞叶等与认知功能相关区域受损会导致这些症状。年龄越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越高,恢复也越差。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脑供血不足等原因,认知障碍会更严重。男性和女性在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男性可能在空间认知方面受损更明显,女性可能在语言记忆方面问题较多。长期处于高压生活状态的患者,认知障碍恢复会受到影响。应对措施包括认知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同时可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2.心理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不安等症状。脑卒中后身体功能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女性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年龄小的患者可能因疾病影响学业和社交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更高。应对时需要心理干预,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必要时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四、感觉障碍
1.肢体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一侧肢体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迟钝,甚至完全没有感觉。这是由于大脑感觉皮层或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年龄较大且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可能已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脑卒中后感觉障碍会更严重且恢复困难。生活中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品的患者,神经系统可能已有一定损伤,会加重感觉障碍。应对措施包括感觉刺激训练,如使用不同质地的物品刺激患侧肢体,促进感觉恢复。
2.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患肢疼痛,可能是丘脑痛或中枢性疼痛。丘脑等部位受损会导致这种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样、刺痛等。年龄大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低,疼痛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更大。有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叠加脑卒中后的疼痛会更难忍受。应对时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弱,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定期复查。在心理上,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2.儿童:发生脑卒中后,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康复训练要结合儿童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等方式提高其积极性。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儿童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因疾病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3.孕妇:如果孕妇发生脑卒中,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检查方法。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在康复过程中,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恢复效果,要与医生密切沟通,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