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表现
早产儿脑瘫有多种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延迟;肌张力异常,有增高、降低、波动三种情况;姿势异常,涉及仰卧位、俯卧位、抱姿、坐姿等异常;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发育迟缓;还有喂养困难、睡眠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等其他表现。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家长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高危早产儿需定期随访监测,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发育,提供良好环境,配合康复训练并给予关爱。
一、运动发育落后
1.抬头困难:正常婴儿在2-3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45°-90°,早产儿脑瘫患儿往往到3-4个月仍不能很好抬头,可能只能轻微抬起或抬头不稳,这是由于颈部肌肉张力异常及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导致。
2.翻身延迟:一般婴儿在4-6个月左右开始学会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或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而脑瘫早产儿可能到6个月以后甚至更晚都不会翻身,这反映了其肢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的发育迟缓。
3.坐立困难: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脑瘫早产儿可能在8个月甚至更晚时仍无法保持坐立姿势,坐立时身体容易前倾、后倒或向一侧倾斜,主要与躯干肌肉力量不足和平衡功能障碍有关。
4.爬行异常:正常婴儿在8-10个月开始爬行,表现为手膝爬行,动作协调且有一定的方向性。脑瘫早产儿可能不会爬行,或者爬行时表现为用一侧身体带动另一侧身体前行,呈“偏瘫样”爬行,或者腹部贴地,四肢不协调地蠕动前行,这是因为其肢体运动模式和肌肉控制出现问题。
5.站立和行走延迟:正常婴儿10-12个月开始尝试站立,12-15个月开始独走。脑瘫早产儿可能到1岁半甚至更晚都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站立时可能出现双脚踮脚、双腿交叉(剪刀步)等异常姿势,行走时步态不稳,可能伴有足内翻或足外翻等问题,这与下肢肌肉张力异常、关节畸形和平衡功能受损有关。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加。上肢可出现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紧握拳等,下肢可出现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脚尖向下),严重时肢体像木棍一样僵硬,活动范围明显减小。这种肌张力增高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运动,使其肢体活动不灵活,穿衣、换尿布等日常护理也会变得困难。
2.肌张力降低:与肌张力增高相反,表现为肌肉松软,肢体被动活动时阻力减小,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患儿肢体常呈过度伸展状态,抱起时四肢下垂,像“软面条”一样。这会导致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等运动发育更加困难,身体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较差。
3.肌张力波动:部分脑瘫早产儿的肌张力可随年龄增长、情绪状态和活动情况而发生变化。在安静或睡眠时肌张力可能相对正常,但在紧张、兴奋或活动时肌张力会突然增高;或者早期表现为肌张力降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这种肌张力的不稳定也会影响患儿运动功能的发展和康复训练的效果。
三、姿势异常
1.仰卧位姿势异常:正常婴儿仰卧位时四肢自然伸展,双侧对称。脑瘫早产儿仰卧位时可能出现头偏向一侧,一侧上肢屈曲、另一侧上肢伸展,下肢也可出现不对称的姿势,如一侧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另一侧髋关节伸直、膝关节伸直。有些患儿还可能出现角弓反张的姿势,即头向后仰,背向后凸,身体呈弓形。
2.俯卧位姿势异常:正常婴儿俯卧位时能抬头、挺胸,双上肢能支撑身体。脑瘫早产儿俯卧位时可能无法抬头,或抬头时头过度后仰,上肢不能支撑身体,而是贴在身体两侧,下肢可能呈伸直、内收状态,臀部高高抬起。
3.抱姿异常:抱起脑瘫早产儿时,患儿可能表现出身体打挺、角弓反张,或者头部和四肢软弱无力地下垂,难以保持正常的抱姿。家长在抱患儿时会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身体很“不听话”,难以控制其姿势。
4.坐姿异常:如前文所述,坐立时身体前倾、后倒或向一侧倾斜,脊柱可能出现侧弯,骨盆也可能出现倾斜。有些患儿在坐姿时还会出现双腿交叉、足内翻或足外翻等异常姿势,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坐姿的稳定性。
四、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后会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一定时间内逐渐消失。脑瘫早产儿的这些原始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例如,正常婴儿握持反射在3-4个月时消失,而脑瘫早产儿可能到6个月甚至更晚仍有明显的握持反射,表现为手指紧握,不易掰开。
2.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发育迟缓: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重要反射,正常婴儿在一定年龄阶段会逐渐出现并完善。脑瘫早产儿的这些反射发育可能明显迟缓,导致其在坐立、站立和行走时难以保持平衡,容易摔倒。例如,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会出现降落伞反射(当将婴儿向前下方快速倾斜时,其双上肢会伸展向前方做保护动作),而脑瘫早产儿可能到1岁以后仍未出现该反射。
五、其他表现
1.喂养困难:脑瘫早产儿可能存在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的问题,表现为吃奶时费力、容易呛奶、吐奶频繁等。这是由于口腔、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吸吮和吞咽动作。长期喂养困难会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使其体重增长缓慢,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2.睡眠障碍:患儿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睡眠时间短等睡眠问题。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身体不适以及肌张力异常等因素有关。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恢复,同时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
3.情绪和行为异常:部分脑瘫早产儿可能表现出易激惹、哭闹不止、对周围环境反应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些异常可能与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也会影响患儿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
温馨提示: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每个患儿的情况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家长发现早产儿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小儿神经科就诊,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和相关辅助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高危早产儿,如出生时有窒息、缺氧、黄疸等情况,即使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也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和发育监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