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胞性贫血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为特征,发病机制是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障碍致红细胞核发育迟缓、胞质成熟。常见病因有营养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和疾病因素(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临床表现有贫血相关表现及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叶酸及维生素B检测等。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等,鉴别其他贫血类型。治疗分营养缺乏性(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和疾病导致的(治疗原发病)。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大细胞性贫血是一种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高为特征的贫血类型,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范围一般是80~100fl,当MCV>100fl时可考虑为大细胞性贫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核发育迟缓,而胞质继续发育成熟,使得红细胞体积增大。
二、常见病因
1.营养缺乏
叶酸缺乏: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长期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例如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蔬菜摄入过少等。酗酒也会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酒精会干扰叶酸在肠道的吸收过程,还会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对叶酸的利用。孕妇如果叶酸摄入不足,也容易出现叶酸缺乏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因为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叶酸,而孕妇饮食摄入不足时无法满足需求。
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参与DNA的合成及神经系统的代谢。其缺乏原因包括摄入不足,严格素食者(因为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容易出现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也较为常见,如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像恶性贫血患者,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内因子不足,内因子缺乏会影响维生素B在回肠的吸收;另外,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寄生虫在肠道内与人体竞争营养物质,并且可能破坏肠道黏膜结构,影响维生素B的正常吸收过程。
2.疾病因素
肝脏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肝脏是参与叶酸、维生素B代谢及储存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时,会影响叶酸、维生素B的代谢过程,导致其利用障碍,进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影响叶酸的代谢和储存,使得造血原料缺乏,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包括骨髓造血细胞的代谢。甲状腺激素缺乏时,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减慢,DNA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引发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部分存在大细胞性贫血的表现,纠正甲状腺功能后,贫血情况可能有所改善。
三、临床表现
1.贫血相关表现: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常见症状。这是因为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贫血影响了儿童的正常代谢和生长所需的氧供;孕妇患者可能会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孕妇贫血会影响胎盘对胎儿的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2.神经系统表现: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步态不稳、记忆力减退等。这是因为维生素B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髓鞘的合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老年人由于本身神经系统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且容易出现维生素B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所以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除了MCV增高外,还可见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形态可出现椭圆形等改变。
2.叶酸、维生素B检测:血清叶酸水平<6.8nmol/L提示叶酸缺乏;血清维生素B水平<75pmol/L提示维生素B缺乏。另外,红细胞叶酸水平更能反映体内叶酸储存情况,红细胞叶酸<227nmol/L提示叶酸缺乏。
3.其他检查:对于疾病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原发病检查,如肝脏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例如肝脏疾病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会有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会有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等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MCV增高以及叶酸、维生素B检测结果等可以诊断大细胞性贫血。同时需要进一步查找病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明确是营养缺乏还是疾病因素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2.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MCV降低,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等特点;还需要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相鉴别,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正常,常见于慢性感染等疾病。通过血常规、血涂片以及相关病因检查等可以进行准确鉴别。
六、治疗原则
1.营养缺乏性大细胞性贫血治疗
叶酸缺乏治疗:补充叶酸,可口服叶酸制剂。对于存在吸收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肌内注射叶酸。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豆类等。
维生素B缺乏治疗:补充维生素B,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对于恶性贫血等需要终身维持治疗,因为这类患者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吸收障碍,需要长期补充。同时,对于素食者等摄入不足的人群,需要指导其合理饮食,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2.疾病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脏疾病患者需要进行保肝等相应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等治疗。原发病得到控制后,大细胞性贫血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及胎儿生长发育需求,更容易出现叶酸、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需要加强孕期营养指导,保证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定期进行血常规及叶酸、维生素B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贫血并及时处理,避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叶酸、维生素B吸收障碍,且可能存在饮食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饮食状况,鼓励其摄入富含叶酸、维生素B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大细胞性贫血并进行干预,因为老年人贫血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3.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大细胞性贫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叶酸、维生素B的食物。对于存在喂养不当等情况的儿童,要及时进行饮食指导,必要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素,以保障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