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一般指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或S形、弧形,具鞭毛。它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发的疾病为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1.胃炎
幽门螺杆菌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急性胃炎感染后一般在2-7天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胃炎可能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且持续时间长。
2.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溃疡形成。胃溃疡患者多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空腹时疼痛明显,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
3.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Ⅰ类生物致癌因子。它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长期的感染和炎症刺激可使胃黏膜发生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