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瘙痒
神经性皮炎的核心症状,初期表现为间歇性瘙痒,夜间或情绪波动时加重,后期可发展为持续性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2.苔藓样变
反复搔抓后,皮肤逐渐增厚、粗糙,形成皮革样改变,表面可见细碎鳞屑,皮纹加深,呈苔藓样外观。
3.皮损形态
初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随着病情发展,丘疹融合成片,形成边界清晰的斑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不仅如此,反复搔抓可能破坏皮肤完整性,引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需综合药物、物理和心理干预,以缓解瘙痒、控制皮损、预防复发为目标。
1.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快速缓解瘙痒和炎症,但需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2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2.物理
紫外线疗法,如窄谱UVB照射,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减轻瘙痒和皮损。
3.心理干预
神经性皮炎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常因长期瘙痒和皮损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打破“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或洗面奶,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皮肤。使用保湿霜或润肤剂,保持皮肤水分,减少干燥和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