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一到晚上就闹怎么回事怎么办
脑出血病人一到晚上就闹一般与生物钟紊乱、精神压力大、生活习惯改变、疼痛、神经功能缺损等原因有关,需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生物钟紊乱
脑出血可能会破坏大脑中管理生物钟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区域,干扰其正常调节昼夜节律的功能。晚上分泌促进睡眠的褪黑素减少,而促进觉醒的神经递质增多,导致病人处于兴奋状态而闹。
白天可以适当增加病房光照强度,拉开窗帘让阳光充分照入,鼓励病人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进行散步、瑜伽、太极等运动,消耗体力。晚上要调暗灯光,减少外界刺激,营造安静睡眠环境,促进病人入睡。
2.精神压力大
脑出血后病人常担心预后,如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生活能否自理等,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而晚上环境安静,注意力更易集中,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兴奋,引发闹腾行为。
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内心想法和担忧,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
3.生活习惯改变
住院环境与家中不同,病房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等改变,打乱了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身体难以适应新环境,晚上可能出现不适感,导致情绪烦躁而闹。
尽量在病房营造类似家庭的环境氛围,摆放病人熟悉的物品或者与病人协商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贴合其原有生活习惯,以帮助病人尽快入睡。
4.疼痛
脑出血后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肢体疼痛等症状,到了晚上人体注意力相对集中,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引起病人的烦躁不安和闹腾。
患者可以遵循医生的指导服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阿片类药物治疗,减轻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
5.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损伤大脑神经,导致病人出现认知障碍、意识模糊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病人可能无法正确感知时间和环境,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出现行为紊乱,表现为在晚上闹腾。
病人可采取经颅磁刺激治疗,利用时变磁场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时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修复,改善大脑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缓解因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入睡困难。
睡前为病人做好身体清洁工作,如洗脸、洗脚、擦身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脑出血病人出院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复诊,复诊时医生会评估病人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