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可由小儿肠蠕动活跃、添加辅食,成人肠息肉、肠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部肿块、血便等,腹部X线、空气灌肠、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面,小儿需注意饮食卫生,成人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
1.病因:
小儿: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也是肠套叠的常见原因。
成人:成人肠套叠多与肠息肉、肠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有关。
2.症状:
腹痛:小儿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伴有呕吐。成人则表现为腹部隐痛,随后出现呕吐和腹部肿块。
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肠梗阻症状,呕吐物为粪汁样。
腹部肿块:在右上腹或脐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有压痛,质地稍硬,光滑,可活动。
血便:果酱样血便是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出血量一般不多,大便次数增多。
3.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腹部有液气平,提示有肠梗阻。
空气灌肠: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常用方法,可复位肠套叠,避免手术。
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成人肠套叠,同时可发现肠道内的肿瘤等病变。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包括空气灌肠复位和钡剂灌肠复位。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超过48小时,或出现腹膜炎症状,或复位失败者。手术方法包括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术。
5.预防:
小儿: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
成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发现肠道疾病及时治疗。
总之,小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