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心电图诊断标准包括出现显著延长且与正常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的长PP间期、长PP间期内无P波和QRS波群、可伴有逸搏或逸搏心律,不同年龄人群窦性停搏临床意义不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有基础心血管病史者需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及时就医
长PP间期的确定:在常规心电图记录中,出现一个或多个显著延长的PP间期,且该长PP间期与正常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正常窦性PP间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一般成人窦性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对应的PP间期为0.6-1.0秒。当出现窦性停搏时,长PP间期通常明显长于正常PP间期的数倍。例如,正常PP间期为0.8秒,若出现长PP间期达到3.2秒,且与正常PP间期无倍数关系,就可能提示窦性停搏。
长PP间期内无P波和QRS波群:在长PP间期对应的时间段内,既没有窦性P波出现,也没有随之而来的QRS波群。这是因为窦房结停搏,无法产生冲动来激动心房和心室,所以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无P-QRS-T波的等电位线。
可伴有逸搏或逸搏心律:当发生窦性停搏时,为了维持心脏的基本节律,下位潜在起搏点可能会发放冲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例如,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表现为在长PP间期后出现一个延迟的QRS波群,其形态通常接近正常窦性下传的QRS波群,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钟;室性逸搏心律则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钟。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窦性停搏的临床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窦性停搏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因为可能与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出现窦性停搏则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窦性停搏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更应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现窦性停搏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