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病理性Q波、早期高尖T波后逐渐倒置加深;非ST段抬高型有面向缺血区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出现对称性较深且持续久的T波倒置,不同人群心电图表现有差异,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女性患者可能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ST段抬高: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较为特征性的改变。例如,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胸导联V1-V5等部位的ST段可明显抬高。ST段抬高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外电位改变,使得心电图上相应导联的ST段位置升高。
病理性Q波:在出现ST段抬高数小时至数日之后,面向透壁心肌坏死的导联可出现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的形成是因为心肌坏死区域的心肌不能产生电活动,导致相应导联的心电图表现为Q波出现,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已经发生了坏死,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之一。
T波改变:早期可出现高尖T波,随着病情进展,T波逐渐倒置并加深。T波改变是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的综合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导致T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
ST段压低: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一般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使得ST段位置降低。
T波倒置:可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倒置的T波较深,且持续时间较长。T波倒置反映了心肌缺血导致的复极异常情况,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典型的ST段、Q波、T波改变仍是判断的关键依据。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