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有什么危害
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脑供血及猝死风险均有影响,可干扰心脏泵血效率致心力衰竭,使脑部供血受影响引发相关症状,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是心脏性猝死重要原因,不良生活方式、有家族史或先天性心律失常疾病人群风险更高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干扰心脏正常的节律和收缩舒张功能,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例如,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每次搏动射出的血液量减少,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脏扩大,进一步损害心脏的泵血能力,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高于无心律失常者,随着心律失常病程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逐渐增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正常适配,因为儿童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心脏功能的异常会对全身各器官的血供产生长期影响;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储备就相对较弱,心律失常更容易导致心功能急剧恶化。
二、引发脑供血不足
当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明显减少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会受到影响。轻者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以室性心动过速为例,它会使心脏输出量大幅下降,脑部供血急剧减少,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在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不同性别在心律失常引发脑供血不足的风险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老年人脑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基础病变,所以脑供血不足后更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等不良后果;而年轻人若出现心律失常导致脑供血不足,通过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可能恢复相对较好,但也需警惕再次发作。对于有基础脑血管病史的人群,心律失常更是雪上加霜,会大大增加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三、增加猝死风险
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室颤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若不能及时进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患者很快就会死亡。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进而提升猝死的可能性。对于有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的人群,其猝死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心脏状况,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儿童若有先天性心律失常相关疾病,也存在较高的猝死潜在风险,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的心脏表现,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