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吗
心肌缺血不等同于冠心病,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常见重要原因之一。心肌缺血成因多样,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肌缺血还可见于其他情况。临床靠多种检查区分,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因素不同,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
心肌缺血的定义及成因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成因有多种,比如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缺血,这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因素有关;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冠心病的定义及与心肌缺血的关联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血管狭窄或阻塞,必然会引起心肌缺血,从这个角度看冠心病常常会引发心肌缺血。但心肌缺血还可见于其他情况,比如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即使冠状动脉正常,也可能因全身组织供氧不足而出现心肌相对缺血的情况;还有像血管炎等疾病累及冠状动脉时,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但此时不一定是冠心病。
两者的鉴别与诊断意义
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来区分。例如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在发作心肌缺血时可能会出现ST-T改变等特征性表现,但单纯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改变可能不具有冠心病特异性的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阻塞等病变,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而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则需考虑其他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其发生心肌缺血或冠心病的风险因素有所不同,比如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在绝经前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女性,绝经后则接近男性水平;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心肌缺血还是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都会显著增加,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都是共同的不良因素,都会加重心肌缺血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风险,所以对于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密切监测心脏相关情况,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或冠心病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