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危害有哪些
心律失常对人体有多方面不良影响,可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使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脑部、肾脏、胃肠道等重要脏器缺血,还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其出现不适症状并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保证血液有效地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心律失常时,心脏的节律紊乱,可能使心输出量减少。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输出量可减少25%以上,这会影响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会使心脏逐渐扩大,发展为心力衰竭。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输出量减少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形成恶性循环。
二、引发重要脏器缺血
1.脑部缺血:脑部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时,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可引起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老年人本身脑血管弹性下降,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减弱,心律失常引发的脑部缺血对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
2.肾脏缺血:肾脏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的滤过功能。心律失常造成心输出量降低时,肾脏灌注减少,可引起尿量减少,长期慢性的肾脏灌注不足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对于患有高血压肾病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对肾脏的损害会进一步加剧。
3.胃肠道缺血: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良好的血液供应,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时,胃肠道缺血可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胃肠道缺血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溃疡的愈合。
三、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迅速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动过速若持续不纠正,很可能进展为心室颤动,这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如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这类严重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猝死的风险更高。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细胞存在损伤和电生理不稳定,更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律失常会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可能因为频繁的不适而不敢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心律失常带来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职业发展;对于老年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原本存在的孤独感等不良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