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时应该怎么办
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时,首先要立即停止活动休息,接着呼叫急救医疗服务,若有备用缓解药物且无禁忌可尝试使用,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患者送医后医生会做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后续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关注相关因素以预防复发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时,首先要让患者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剧烈活动,就地坐下或躺下休息。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状况进一步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比如儿童,本身活动量相对有限,但如果发生类似情况,也需尽快使其处于安静状态;对于老年人,本身活动耐力下降,更要强调迅速停止活动以减少心脏耗氧。
二、呼叫急救医疗服务
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因为专业的医疗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并采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通风良好,让患者保持冷静。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冠心病等心肌缺血相关病史的人,此时更要及时呼叫急救,因为他们的病情可能变化更快。
三、尝试使用缓解药物(若有备用且无禁忌)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缓解心肌缺血的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急救人员指导等方式)尝试服用。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但需注意,对于有严重低血压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有不同的考量,比如老年女性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有所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及如何使用。
四、监测生命体征
在等待急救过程中,可简单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微弱或消失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但需在专业培训基础上正确操作,对于非专业人员,按照急救电话中接线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对于儿童,其生命体征相对更脆弱,监测要更加细致,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按照急救流程处理。
五、后续就医及进一步检查治疗
患者被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部位,心肌酶谱等血液检查来判断心肌受损情况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等,严重的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对于有基础生活方式问题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的人,在后续要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肌缺血的再次发生;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其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男性患者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肌缺血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