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胆囊结石是常见胆道系统疾病,与胆汁代谢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多次妊娠、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及有家族遗传倾向者易患;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迁延或无急性病史,有胆囊壁慢性炎症改变,常致消化不良等症状,与胆囊结石刺激、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女性及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患;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最常见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需对有胆囊结石者关注慢性胆囊炎症状,对慢性胆囊炎患者检查是否有胆囊结石以综合治疗。
一、胆囊结石是什么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代谢失衡,导致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晶,进而逐渐形成结石;另外,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排空延迟,也容易促使结石形成。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妊娠的女性,孕期激素改变及胆囊排空功能减弱等易诱发胆囊结石。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的人群,胆汁成分容易异常,增加胆囊结石发病风险。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其胆囊结石发病几率也相对较高。
二、慢性胆囊炎是什么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胆囊炎病史。主要是胆囊壁的慢性炎症性改变,胆囊黏膜可能出现萎缩、增厚等病理改变,胆囊的浓缩、排空胆汁功能常受到影响。患者常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多会加重。其发生可能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有关,另外,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胆囊炎的形成过程。同样,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慢性胆囊炎,可能与激素等因素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有关,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等也是慢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三、胆囊结石与慢性胆囊炎的关系
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时,可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的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刺激又会进一步导致胆囊壁的纤维化、萎缩等改变,使得慢性胆囊炎持续存在。而慢性胆囊炎也可能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慢性炎症状态下胆囊的收缩功能异常,胆汁排出不畅,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和发展。两者常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患者可能先有胆囊结石,然后逐渐出现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或者原本就是慢性胆囊炎,之后并发胆囊结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这种关系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影响患者的健康。对于有胆囊结石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慢性胆囊炎的相关症状;而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也应检查是否存在胆囊结石情况,以便进行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