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吗
肝纤维化并非肝硬化但为其必经阶段,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素致肝脏星形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成分产生过多超出降解能力致纤维组织沉积,早期对肝功能影响小;肝硬化是肝纤维化基础上肝脏结构明显改变形成假小叶等,功能明显受损且有一系列并发症;两者联系是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病变,及时干预病因可阻止其发展为肝硬化,区别在于病理结构、功能障碍及并发症不同,且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需定期监测肝脏相关指标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干预。
肝纤维化的特点
发生机制:各种致病因素刺激肝脏星形细胞等,使其活化,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等,超出了肝脏自身的降解能力,就会导致纤维组织在肝脏内沉积。例如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时,病毒相关抗原等会激活肝脏免疫细胞,进而诱导星形细胞活化引发肝纤维化。
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早期肝纤维化对肝脏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肝脏的正常结构和部分功能已经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肝脏的代谢、合成等功能会有轻微异常,但一般还能维持机体的基本需求。
肝硬化的特点
病理结构改变:肝脏正常的小叶结构被破坏,形成假小叶,肝脏质地变硬。从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明显受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相关表现,如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还会有肝功能减退引起的黄疸、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进而导致胸水、腹水等。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总结
联系: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若能及时干预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如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等,可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但如果肝纤维化持续进展,就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区别:肝纤维化在病理上主要是纤维组织的增生,肝脏结构尚未发生严重的重塑;而肝硬化已经有明显的肝脏结构改变,并且伴随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和一系列并发症。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病因有所不同,如儿童时期可能更多与先天性肝病等相关,而中老年人群更多与慢性乙肝、酒精性肝病等相关;性别上,某些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有差异,比如酒精性肝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更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乙肝病毒携带史的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就更容易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需要定期监测肝脏相关指标,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及时干预,延缓向肝硬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