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失眠心脏会难受
失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炎症反应参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以及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影响等机制引发心脏难受,长期失眠对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衰退的人群影响更显著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机制
失眠时,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出现失衡。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生物钟调控着各种生理功能,而失眠会打乱这种生物钟节律。例如,长期失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进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有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相较于睡眠正常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这一变化与心脏难受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失眠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异常,长期的皮质醇升高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发心脏不适。
二、炎症反应的参与
失眠状态下,身体的炎症反应会被激活。慢性失眠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会升高,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会影响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例如,血管内皮受损后,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因子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心脏的血流灌注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脏难受的症状。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炎症指标与心脏不适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炎症指标越高,心脏难受的情况可能越明显。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
失眠常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对心脏的调节起着平衡作用。当失眠发生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副交感神经相对抑制。这种失衡会使心脏的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从而导致心脏难受。例如,可能会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现象,患者会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心慌等不适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心律失常等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心脏难受的感觉更加明显。
四、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影响
长期失眠还会对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慢性影响。从结构上看,可能会导致心肌重构。研究发现,长期失眠的动物模型中,心肌细胞会发生肥大等重构改变,人类长期失眠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从功能上看,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到全身,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等心脏难受的表现。对于老年人等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的人群,长期失眠带来的这种慢性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