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处理包括:首先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症状,不同人群体位调整需适当;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特殊人群吸氧要注意安全;应用吗啡镇静并扩张外周血管、利尿剂快速利尿减负荷、血管扩张剂降心脏前后负荷,用药时关注特殊人群反应及相关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儿童及有基础病患者需特殊关注;病情稳定后转运至有条件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明确病因并采取后续针对性治疗。
一、体位调整
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这样做的原理是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体位调整的方式可能需要根据其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比如儿童可能需要更轻柔的体位安置操作;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病史的患者,体位调整可能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因体位变化过大导致病情加重。
二、吸氧
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钟,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的目的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在吸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吸氧装置是否通畅,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和方式,确保吸氧安全有效,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药物应用
1.吗啡:可皮下或静脉注射吗啡,它具有镇静作用,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同时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但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吗啡时要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因为吗啡可能会抑制呼吸。
2.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尤其是钾离子水平,因为长期或大量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
3.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对于有低血压病史的患者要格外谨慎。
四、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咳嗽咳痰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呼吸频率、面色等情况,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原有病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五、转运与后续处理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要继续维持上述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以明确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后续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