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主要是PR间期延长;二度Ⅰ型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且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两倍,二度Ⅱ型是PR间期固定且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三度则是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且不同人群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可能因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差异,临床需结合多方面综合诊断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PR间期延长
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超过正常范围(成人男性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秒,女性稍长,一般>0.20秒),这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的特征,其发生机制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下传至心室。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阻滞)
1.PR间期逐渐延长:每次心房冲动下传的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2.RR间期逐渐缩短:由于PR间期逐渐延长,导致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RR间期。
3.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这是文氏阻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其发生是因为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发生改变,使房室传导逐渐延缓,最终导致阻滞。
(二)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固定:PR间期正常或延长,但恒定不变。
2.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表现为间歇性的心室脱漏,即某些心房冲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室脱漏呈规律出现,例如可表现为2:1、3:1等房室传导比例。其发生机制是房室结内存在绝对不应期延长,导致部分冲动不能通过房室结下传。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一)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心房活动(P波)与心室活动(QRS波群)各自独立,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
(二)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
1.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正常,心室率一般在40-60次/分,因为心室由房室结以下的正常传导系统起搏,节律相对较稳定。
2.阻滞部位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形态增宽畸形,心室率通常较慢,常在40次/分以下,因为心室由阻滞部位以下的异位起搏点起搏,节律不稳定。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可因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其心电图表现可能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房室传导系统受损有关,心电图特点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体现。在临床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