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早搏,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还有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其他常见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密切相关,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定期检查。
一、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早搏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包括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多与情绪激动、紧张、过度疲劳、过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因素有关,也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二尖瓣病变等心脏疾病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在一般人群中,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约60%-70%的人可检测到房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过早搏动,其临床意义与房性早搏相似,常见诱因及相关疾病与房性早搏有一定共性,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检出率相对房性早搏稍低,但也较为常见。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的过早搏动,可见于正常人,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偶发室性早搏;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据统计,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更高,在一些心肌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早搏的比例可达到较高水平。
二、其他常见心律失常简介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老年人中发生率相对较高;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是心房颤动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据统计,全球约有3350万-3560万心房颤动患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8%,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类型。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部分患者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基础,如房室旁道等。其发作常突然起始和终止,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发作时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等情况。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密切相关,如老年人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更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男性和女性在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和表现上可能略有差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有基础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相关病史人群。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