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大出血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大出血与溃疡基底血管破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溃疡部位的血流特点、应激因素影响以及溃疡的复发与发展相关,溃疡基底血管破裂是直接原因,胃酸胃蛋白酶加重损伤,血流丰富致破裂难止血,应激加重病情,复发使侵蚀血管加重致出血可能增加
溃疡基底血管破裂:溃疡不断向深部侵蚀,会损伤到血管。例如,当溃疡侵蚀到较大的动脉时,动脉壁被破坏,血液就会汹涌流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常见的是胃十二指肠动脉等被侵蚀破裂,这是导致大出血的直接原因之一。从病理角度看,溃疡底部的血管在溃疡的长期刺激下,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胃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它们共同作用于溃疡病灶,会进一步加重溃疡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原本已经受损的血管更容易破裂。胃酸的酸性环境以及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持续损伤溃疡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周围组织,使血管失去周围组织的支撑,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大量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胃酸分泌往往会增多,胃蛋白酶活性也可能增强,从而加重对溃疡血管的损伤,增加大出血发生的可能性。
溃疡部位的血流特点:胃十二指肠部位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溃疡周围的血管处于充血状态,这使得血管压力相对较高。当溃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血管破裂后难以自行止血。尤其是一些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间较长、溃疡较为严重的患者,其局部血管的这种充血状态更为明显,一旦血管被侵蚀破裂,出血往往较为汹涌。比如,长期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其溃疡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大出血情况。
应激因素影响:一些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重度感染等,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减少,从而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情,增加大出血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遭遇应激事件时,身体的应激反应更为复杂,更容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例如,老年患者若因意外受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胃十二指肠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溃疡病灶的稳定性,促使溃疡血管破裂出血。
溃疡的复发与发展:胃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若溃疡反复发作,会不断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及血管组织。每次复发都会使溃疡深度增加,对血管的侵蚀程度加重,进而增加大出血的可能性。对于有过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且未进行规范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溃疡复发的频率较高,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比如,一些患者不按时服药、不注意饮食控制,导致溃疡频繁复发,使得溃疡部位的血管反复受到损伤,最终引发大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