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早期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及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腹痛多在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隐痛钝痛,进食后加重;腹泻早期轻,为间歇性稀便无脓血;部分患者可触及右下腹或脐周有压痛的腹部包块;体重减轻因营养吸收障碍,发热是肠道炎症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儿童患者各症状影响生长发育等,女性患者各症状影响日常等。
一、腹痛
1.表现特点:克罗恩病早期腹痛较为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为隐痛或钝痛,常伴有痉挛性阵痛,疼痛程度一般可忍受,但在进食后可加重,这与肠道蠕动增加或肠内容物通过病变部位受阻有关。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患者腹痛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儿童,更应警惕腹痛可能与克罗恩病相关。
2.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累及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同时肠道痉挛、肠腔狭窄等因素也参与其中。炎症导致肠道组织水肿、充血,使得肠道对牵拉、扩张等刺激更为敏感,从而引发疼痛。
二、腹泻
1.表现特点:早期腹泻症状相对较轻,可为间歇性发作的稀便,一般无脓血。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逐渐加重,但早期每日腹泻次数通常在3-5次左右。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对于女性患者,腹泻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需要合理安排生活。
2.发生机制:炎症使肠道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肠道炎症还可能导致肠黏膜对液体和电解质的转运异常,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
三、腹部包块
1.表现特点:部分患者早期可触及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质地中等,有压痛。包块形成可能是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在儿童中,腹部包块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但也可能被忽视,需要家长了解腹部正常形态,以便及时察觉异常。对于有长期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儿童,触及腹部包块应高度怀疑克罗恩病。
2.发生机制:肠道炎症引起肠壁增厚、周围组织粘连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腹部包块。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增生、粘连,使得肠道及周围组织形成团块状结构。
四、其他早期症状
1.体重减轻:由于肠道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儿童患者体重减轻会影响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增长缓慢等。女性患者体重减轻可能影响体型和健康状态,需要关注营养摄入情况。其机制是肠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
2.发热: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肠道炎症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内炎性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儿童患者低热可能不被重视,但长期低热会影响身体机能,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女性患者低热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