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临床表现轻者症状非特异,重者可致严重心脏问题;诊断靠心电图、血液、影像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治疗有一般、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多数预后好,部分有后遗症,少数重症预后差,不同年龄预后有别,生活方式和基础病影响预后。
1.临床表现
症状: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表现;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急性期患者可能有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脏相关症状。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乏力、精神差、呼吸急促等表现;成年患者症状相对多样。
体征:可有心律失常相关体征,如早搏、心动过速等;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心界扩大、心音减弱、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力衰竭相关体征。
2.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常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如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但心电图异常并非心肌炎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等升高,提示心肌受损;血常规可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排查自身免疫性相关的心肌炎。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肌厚度、心室腔大小、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心肌炎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能显示心肌水肿、炎症浸润等情况。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休息,避免劳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心肌修复。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毒物、放射等因素引起的,需及时去除相关诱因。
对症治疗:出现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出现心律失常时,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注意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有心脏毒性,需谨慎使用;对于心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支持治疗。
4.预后情况
多数患者经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后可痊愈,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等,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有较好的恢复潜力,但也需密切关注后续心脏功能情况;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为机体代偿能力较弱等因素。生活方式对预后也有影响,如患病后仍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预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性疾病等,心肌炎的预后可能更受基础病的影响,需要综合管理基础病和心肌炎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