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的表现
宫缩乏力有产程异常表现,包括潜伏期延长(超16小时)、活跃期延长(超8小时)或停滞(宫口扩张停滞>4小时);有子宫收缩力异常表现,如宫缩强度弱(宫腔内压力<15mmHg,持续短、间隔长)、宫缩节律异常(失去正常节律,间歇期子宫肌层不能完全松弛);还会致出血量增多,胎儿娩出后出血>500ml为产后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伴血凝块。
一、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
(一)产程异常
1.潜伏期延长:从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这是因为宫缩乏力使得子宫颈口扩张缓慢,可能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产妇可能因自身基础条件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潜伏期延长表现,比如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产妇相对可能更能耐受,但如果存在头盆不称等情况也会出现该表现。
2.活跃期延长或停滞: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进入活跃期后,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或宫口扩张停滞>4小时称活跃期停滞。宫缩乏力会导致子宫收缩力量不足,影响宫口扩张速度,对于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其出现活跃期异常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身体的基础状况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
(二)子宫收缩力异常
1.宫缩强度弱:表现为子宫收缩时宫腔内压力低,通常<15mmHg,宫缩持续时间短且间隔时间长,不能有效地压迫子宫肌层内的血管而止血。在分娩过程中,这种弱的宫缩无法很好地推动胎儿下降,对于高龄产妇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子宫肌层的收缩能力可能本身就较弱,再加上可能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宫缩乏力的表现可能会更明显。
2.宫缩节律异常:正常宫缩是节律性的,宫缩乏力时可能出现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如宫缩间歇期子宫肌层不能完全松弛,导致子宫处于部分收缩状态,影响胎盘-子宫血供,这对胎儿的氧供和营养供应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有胎儿窘迫高危因素的胎儿(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这种异常宫缩节律可能会加重胎儿缺氧的风险。
(三)出血量增多
1.胎儿娩出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由于宫缩乏力,子宫肌层内的血窦不能有效关闭,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正常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正常<500ml,若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量>500ml则为产后出血。不同性别产妇在产后由于生理基础相同,都会面临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但对于有多次妊娠史的产妇,子宫肌纤维可能因多次拉伸而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情况。
2.出血特点: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可伴有血凝块。因为宫缩乏力时子宫收缩不能持续有效地压迫血管,血液间断性流出,而且由于有宫缩时能短暂压迫血管,所以会形成血凝块。对于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可能在观察出血量时相对不够直观,需要更仔细地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