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会引发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腹痛多为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且可放射,进食油腻食物或夜间易诱发,长期高脂饮食人群风险高;恶心呕吐是炎症刺激神经反射致胃肠道反应,儿童需防脱水,老年要排查其他疾病;发热因炎症致免疫反应致体温调节紊乱,婴幼儿防惊厥,老年注意退热防虚脱;部分患者因炎症波及胆总管致梗阻出现黄疸,儿童需鉴别其他胆道病,老年病情复杂需评估胆道系统
一、腹痛
1.表现及特点: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右上腹疼痛,开始时可为隐痛,随后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往往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尤其是进食高脂餐之后,疼痛发作具有突发性,夜间也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夜间人体的胆囊收缩,胆汁排出,容易刺激胆囊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疼痛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够准确,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痛觉敏感度下降,可能疼痛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高度警惕。
2.与生活方式等的关联: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患急性胆囊炎的风险较高,因为高脂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使胆囊收缩,若胆汁排出不畅则易引发炎症,从而导致腹痛症状出现,所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和减轻腹痛症状有重要意义。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胆囊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恶心往往是呕吐的前驱症状,患者会有上腹部不适、欲吐的感觉,随后可能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2.不同人群表现:儿童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注意有无脱水情况,因为儿童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频繁呕吐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考虑是否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需要全面评估病情。
三、发热
1.体温变化及原因: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炎症较重,体温可升高至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2.特殊人群情况:婴幼儿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所以对于婴幼儿急性胆囊炎出现发热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老年患者发热时,要注意其身体耐受情况,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导致虚脱等情况发生。
四、黄疸
1.出现情况及原因: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这是因为炎症波及胆总管,导致胆总管梗阻,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程度一般相对较轻,呈轻度或中度黄疸。
2.不同人群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出现黄疸时,要考虑先天性胆道疾病等其他情况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鉴别;老年患者出现黄疸则提示病情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全面评估胆道系统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胆道结石等疾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