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病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主要病因是真菌感染,常见致病真菌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不同致病真菌引发灰指甲的相关因素各异,如皮肤癣菌感染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酵母菌感染与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感染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皮肤癣菌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相对成人感染皮肤癣菌导致灰指甲的几率较低,但如果儿童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蔓延至甲部引发灰指甲。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皮肤癣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
生活方式因素:经常处于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如渔民、矿工等,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为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感染灰指甲的风险。另外,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凉鞋、不透气的运动鞋等,会使脚部皮肤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也容易滋生皮肤癣菌,进而引发灰指甲。
病史因素:本身患有手足癣的患者,手足癣的致病菌(多为皮肤癣菌)可蔓延至甲部,引起甲真菌病。例如,患者手部患有手癣,若经常用手搔抓脚部,就可能将手部的皮肤癣菌接种到脚部的指甲上,导致灰指甲的发生;同理,足部患有足癣,也可能蔓延至足部的指甲引发灰指甲。
酵母菌感染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酵母菌感染导致灰指甲的几率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如果经常涂抹指甲油等,会影响指甲的正常呼吸,破坏指甲的屏障功能,使酵母菌更容易侵入指甲引起感染。
生活方式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皮肤和甲床的含糖量增加,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酵母菌感染引发灰指甲。另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酵母菌过度繁殖,增加灰指甲的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上述血糖及免疫等方面的因素,更容易出现酵母菌感染导致灰指甲。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容易受到酵母菌的侵袭而患上灰指甲。
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感染
年龄因素:青少年如果有外伤史,且外伤后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导致指甲周围皮肤破损,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容易通过破损处侵入指甲引起感染。老年人由于指甲的角质层变化,加上可能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也较容易感染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引发灰指甲。
生活方式因素:经常接触土壤、污水等环境的人,如园艺工作者、清洁工人等,接触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的机会较多,容易导致该类霉菌感染指甲引发灰指甲。另外,长期从事美甲等工作的人,频繁的美甲操作会损伤指甲的表层结构,使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更容易侵入,增加患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指甲外伤史且未正确处理的患者,外伤造成的指甲损伤为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容易引发感染。同时,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对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发生感染导致灰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