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头痛怎么办
脚后跟疼痛常见原因有过度使用、鞋子不合适、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过度使用需减少活动休息,鞋子不合适要选合适鞋子,足底筋膜炎可物理治疗等,跟骨骨刺轻时休息等,重时就医;持续不缓解伴肿胀等需就医,就医查体格、X线等;预防要调整生活方式、选合适鞋子。
一、常见原因及应对
(一)过度使用
原因:长时间行走、跑步、站立等,会使脚后跟部位的肌肉、肌腱等过度劳累,引发疼痛。例如,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群,如售货员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过度玩耍导致脚后跟受力过多也会疼痛;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过度活动后也易出现该部位疼痛。
应对: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让脚后跟得到充分休息。可适当抬高脚部,促进血液回流,缓解疼痛。
(二)鞋子不合适
原因:穿着过紧、过硬或鞋跟过高的鞋子,会使脚后跟受到异常的压力和摩擦。比如,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改变脚部的受力分布,增加脚后跟的压力;儿童鞋子不合适会影响脚部正常发育并导致疼痛。
应对:选择合适的鞋子,保证鞋子有合适的空间、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如运动鞋能提供较好的缓冲,适合运动或日常行走较多的人群;儿童应选择适合其脚部发育阶段的鞋子。
(三)足底筋膜炎
原因: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与脚趾的结缔组织,长期劳损等可导致足底筋膜炎,引发脚后跟疼痛。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此外,长时间跑步等运动也易诱发。
应对: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炎药物等,但需遵循医疗专业人员建议。同时,进行适当的脚部拉伸运动,增强足底筋膜的柔韧性。
(四)跟骨骨刺
原因: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骨质增生形成的,当骨刺刺激周围组织时会引起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行走、负重等因素可能促使其形成。
应对:若疼痛不严重,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等缓解;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如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进行手术等,但手术需谨慎权衡利弊。
二、就医建议
(一)何时需就医
如果脚后跟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肿胀、发热、行走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疼痛超过一周仍无改善,或者出现明显肿胀影响正常行动,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二)就医检查项目
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脚后跟的具体情况,还可能建议进行X线、CT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骨质病变、足底筋膜情况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预防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脚后跟的压力。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脚部尤其是脚后跟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脚后跟疼痛。
进行适度的脚部锻炼,增强脚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如脚部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二)鞋子选择与使用
定期检查鞋子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鞋子。因为磨损严重的鞋子无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容易导致脚后跟受力异常。对于儿童,要随着其脚部生长及时更换合适尺码的鞋子,促进脚部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