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情况包括:临床表现有胸部不适,部位等类似稳定型但发作更频繁等;心电图检查中静息心电图约半数无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心肌缺血发作;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中肌钙蛋白等可反映心肌损伤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能明确冠脉病变情况,且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人群相关检查表现有差异。
一、临床表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常有胸部不适的表现,疼痛部位与稳定型心绞痛类似,多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刺痛等,疼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等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疼痛发作更频繁、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有时休息时也可发作,且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效果可能不如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女性患者症状有时可能不典型为胸痛而是其他不适;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的患者可能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更容易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表现;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且表现可能更复杂。
二、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约一半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也可能有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ST段和T波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可能因心脏结构和功能发育等不同而有差异,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心电图表现可能受激素等影响有所不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心电图可能因心肌受损等出现相应改变。
2.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记录患者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能发现ST段和T波的动态改变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有助于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对于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佩戴Holter时需注意电极粘贴等操作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儿童等特殊人群要选择合适规格的电极等设备。
三、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1.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一般肌钙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若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梗死等更严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肌钙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肌钙蛋白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肌钙蛋白检测可能受一定影响,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患者肌钙蛋白代谢可能异常。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其水平变化也可反映心肌损伤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时CK-MB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同样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其检测结果的解读。
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是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的形态、狭窄程度等情况,能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等,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要考虑其心功能、血管弹性等情况,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进行检查一般无特殊禁忌但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有出血倾向等病史患者需提前评估和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