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的发生与先天因素、年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病史因素有关。先天发育异常可致婴幼儿期发病但少见;中老年因结缔组织退变等成高发人群,儿童青少年相对少见;肥胖、长期剧烈咳嗽、频繁呕吐等生活方式易引发;腹部手术史及腹压异常的其他疾病等病史因素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先天因素
食管裂孔是膈肌上的一个解剖结构,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食管裂孔与胃相连。部分人群可能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食管裂孔比正常情况宽大,使得胃的一部分容易通过宽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从而引发食管裂孔疝。这种先天因素导致的食管裂孔疝在婴幼儿时期可能就有一定的发病基础,但相对较为少见。
二、年龄因素
1.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缔组织会发生退变,食管周围的韧带等结构会变得松弛,食管裂孔也可能逐渐扩大。同时,中老年人群的腹部肌肉力量相对减弱,对腹腔脏器的支撑作用下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老年人群成为食管裂孔疝的高发人群。例如,有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食管裂孔疝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先天性的发育问题在儿童期逐渐显现,或者由于剧烈的腹部压力变化等因素(如严重的呕吐等),也可能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发生,但总体发生率远低于中老年人群。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长期的高腹压状态会对食管裂孔产生持续的向外的推力,使得胃更容易通过食管裂孔疝入胸腔。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的人群,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例如,BMI≥30的肥胖人群,其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是正常BMI人群的数倍。
2.长期剧烈咳嗽:长期反复的剧烈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反复急剧升高,这种压力变化会影响食管裂孔周围的结构平衡。长期的高胸腔内压力作用下,食管裂孔可能逐渐被扩大,进而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比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由于长期咳嗽,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频繁呕吐:频繁的呕吐会导致腹腔内压力短时间内大幅升高,尤其是反复剧烈的呕吐情况。这种急剧升高的腹压会冲击食管裂孔,使得胃组织有机会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例如,一些患有胃肠道疾病导致频繁呕吐的患者,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四、病史因素
1.腹部手术史:尤其是涉及腹腔、贲门等部位的手术,可能会破坏食管裂孔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完整性。手术可能导致食管裂孔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结构受损,从而使食管裂孔的抗反流等功能下降,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比如,曾进行过贲门癌手术等涉及食管周围结构的手术,术后发生食管裂孔疝的概率相对较高。
2.其他疾病导致的腹压异常:一些疾病如腹水、巨大卵巢囊肿等,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长期的高腹压状态会对食管裂孔产生持续的作用力,使得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患有大量腹水的患者,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