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怎么治疗
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注意休息与活动调整,进行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但要考虑不同人群用药差异;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少数顽固病情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风险。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调整:筋膜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对于因工作原因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的人群,要定时改变姿势,适当进行伸展运动,以缓解肌肉紧张。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颈部、腰部等部位,做简单的颈部转动、腰部伸展动作,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筋膜炎症状。对于运动员等因运动导致筋膜炎的人群,要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
2.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群,由于其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对于糖尿病患者,因皮肤感觉和血液循环可能存在问题,热敷时更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防止发生烫伤等意外。
按摩:专业人员进行的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肌肉的营养供应。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按摩时的部位和力度,避免在月经期间对腹部等敏感部位过度按摩;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老年人群,按摩时要避免用力过猛,防止造成骨折等损伤。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炎症吸收。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要严格控制照射距离和时间,避免红外线灼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优先考虑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胃肠道等方面的风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三、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通过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起到抗炎、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局部封闭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封闭治疗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四、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筋膜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少数病情顽固、有明显条索状硬结或存在筋膜挛缩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切除病变的筋膜组织,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尤其要考虑特殊人群的身体耐受性和手术风险承受能力。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