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常见症状有疼痛(早期阵发性、慢性发作后加剧,可为钝痛等,可局限或放射,因天气和劳累诱发加重,夜间痛醒)、肩关节活动受限(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随病情进展加重,影响日常)、肩部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三角肌明显,因活动少和炎症致废用性萎缩)、压痛(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点,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疼痛
疼痛性质:早期多为肩部阵发性疼痛,一般呈慢性发作,之后疼痛逐渐加剧,或可为钝痛、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疼痛可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常在夜间痛醒,影响睡眠。例如,部分患者夜间因肩部疼痛频繁翻身,严重干扰休息。
疼痛部位:疼痛可局限于肩部,也可放射至肘部、颈部、背部等部位。一般来说,疼痛最早发生在肩部前方,随着病情进展,疼痛范围可能扩大。
肩关节活动受限
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患者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早期由于疼痛可能导致肌肉痉挛,使肩关节活动受限;后期则多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导致活动严重受限。比如,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梳头、穿衣、洗脸等日常动作,外展肩关节时会感到明显困难,正常上举手臂的动作也难以完成。
活动受限程度随病情进展加重:病情初期,肩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并不十分严重,患者还能进行一些轻度的肩部活动;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受限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无法正常使用手臂进行家务劳动、书写等活动。
肩部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表现:病程较长的肩周炎患者,可能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萎缩较为明显。此时肩部外观可出现塌陷,患侧肩部较健侧显得扁平,肌肉体积变小,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变得松软无力。
肌肉萎缩原因: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进而发生废用性萎缩。另外,肩部炎症也可能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
压痛
压痛点位置:在肩关节周围常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上述疼痛放射的相应部位。
压痛与病情关系:压痛点的存在是肩周炎的一个重要体征,压痛的程度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病情越重,压痛可能越明显。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肩周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中老年人由于肩关节退变等因素,更容易患肩周炎且症状相对典型;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使肩周炎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长期从事肩部过度活动工作的人群,如打字员、厨师等,肩周炎发病后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活动受限等表现可能更突出;有肩部外伤病史的人群,患肩周炎后疼痛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出现肩周炎症状时,更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肩部,以防症状加重;女性更年期人群要注意激素调节相关的健康管理,以降低肩周炎的发病风险或减轻症状;有肩部外伤史的人群则需在康复过程中更加谨慎,遵循专业康复指导进行肩部功能锻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