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包括羊水中成分进入母体循环及母体免疫反应,相关高危因素有分娩相关因素(胎膜破裂、子宫收缩过强、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剖宫产)和其他因素(既往有羊水栓塞病史、胎盘异常),了解其相关原因和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预防。
一、羊水栓塞的定义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等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二、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
(一)羊水中成分进入母体循环
1.胎儿附属物损伤:当子宫收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情况发生时,子宫血窦开放,羊水有可能通过破损的血管进入母体循环。例如,胎盘早剥时,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羊水可被挤入破裂的血窦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胎膜早破且伴有宫缩过强时,羊水也容易经宫颈黏膜静脉进入母体。
2.羊膜腔内压力过高:临产后,尤其是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时,羊膜腔内压力升高,超过静脉压,羊水有可能被挤入已破损的小静脉血管内。比如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羊膜腔内压力较高,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风险。
(二)母体的免疫反应
进入母体循环的羊水成分作为外来抗原,可刺激母体产生过敏样反应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羊水内含有多种促凝物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同时,羊水成分还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急性右心衰竭,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血液灌注。
三、相关高危因素
(一)分娩相关因素
1.胎膜破裂:胎膜早破时,羊水更容易通过宫颈黏膜静脉或胎盘附着处的血窦进入母体循环。研究表明,胎膜早破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较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有所增加。
2.子宫收缩过强:缩宫素使用不当等原因可导致子宫收缩过强,使羊膜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增加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机会。例如,不恰当使用缩宫素引产或加强宫缩时,若剂量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易引发过强宫缩。
3.高龄产妇: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也可能升高。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机体对羊水成分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且分娩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
4.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stretch过度,易发生子宫肌纤维损伤,使得羊膜腔内压力更高,羊水更易进入母体循环,从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5.剖宫产:虽然剖宫产不是羊水栓塞的直接原因,但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处血窦开放,羊水有更多机会进入母体循环。有研究显示,剖宫产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略高于阴道分娩产妇。
(二)其他因素
1.既往有羊水栓塞病史:若产妇既往有羊水栓塞病史,再次妊娠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机体对羊水成分的免疫记忆反应有关。
2.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异常情况,胎盘边缘血窦容易破裂,为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提供了通道,进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可能性。
羊水栓塞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了解羊水栓塞的相关原因和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监测和预防,以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及改善预后。



